-
台灣捐款每年上看千億!公益界如何回應捐款人的期待?
文/劉彥良 台灣人古道熱腸到什麼程度?結果可能超出你的想像。回顧近兩年台灣公益責信協會發布的 [&h ... -
【Σ教育=?】「勇敢迷失」──在尼泊爾走出長期教育之路,漂向更遠的土壤重新扎根/專訪遠山呼喚林子鈞(下)
編按:NPOdcast聽挺好故事EP03邀請遠山呼喚的創辦人林子鈞,分享在尼泊爾進行長期教育 [&h ... -
「台灣告訴了全世界,創意和創新的可能性」——英國社會創新之父周若剛(Dr. Geoff Mulgan)論壇/2020 NPOst 年會報導
活動:2020 NPOst 年會【最後,都要變成好事 —— 疫情之下,台灣的公益變遷】日期: [&h ... -
非營利組織的內外夾擊,數位協調人才何處尋?—— 疫情下的生存之道/2020 NPOst 年會小聚報導
活動主題|疫情下的生存之道,NPO 活下來! 活動時間|9 / 25(五) 18:30 – [&h ... -
【活動幫推】外交部 NGO 國際事務會——傑出貢獻民間團體徵件中
關於活動 為表彰我國非政府組織在各領域發揮所長,積極參與國際事務並充份展現臺灣軟實力,外交部 [&h ... -
你的捐款人「疲勞」了嗎?透過 4 個策略為組織健診,打造完善的募款循環
文 ∕ netiCRM 何謂捐款疲勞? 捐款疲勞指的可以是當捐款人收到過多的募款要求,感覺自 [&h ... -
該如何影響政策?組織必須知道的 25 個政策倡議技巧
近幾週,醫療器材自費上限的議題吵得沸沸揚揚,府院部會、專業人士、民間團體各持意見立場,Fac [&h ... -
組織價值的重新審視 —— 後疫情時期,NGO 應立即著手的 3 件事/2020 NPOst 年會前導文
NPOst 將在今年 10 月以「最後,都要變成好事:疫情之下,臺灣的公益變遷」為題,於當代 [&h ... -
【捐款人想什麼?】「與其收到回饋品,更希望把錢用在受助者上」、「組織理念是我決定捐款的依據」、「我想和創辦人聊天」、「捐款最重要的是救急不救窮」
2016 年政府上臺廢止了《紅十字法》,接著伊甸基金會爆出與復康巴士司機的勞資爭議、《蘋果日 [&h ... -
【捐款人想什麼?】「動之以情的標題增加點閱意願」、「看見受助者的改變,讓我覺得捐款有意義」、「和受助者互動,會提高信任度」、「捐款時已選擇信任,後續不需要回饋」
2016 年政府上臺廢止了《紅十字法》,接著伊甸基金會爆出與復康巴士司機的勞資爭議、《蘋果日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