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Σ教育=?】教育的總和是?匯聚多元觀點,看見教育最重要的事
整理/劉彥良 「Σ教育=?」專題透過系列報導,帶大家看見各個教育工作者,在實踐理想路上遇見的 [&h ... -
轉型的陣痛,公辦公營實驗學校的教師觀點
文/翁嘉瑩 「以前最討厭考試,看到民權標榜不考試,就來了。」林劼宏從小在體制內教育下成長,研 [&h ... -
看影像談情說愛── 從情感教育重新觀看障礙者的愛情/曲智鑛
文/陶璽工作室 曲智鑛老師 Netflix影集《異類》的主角是一位自閉症青少年,劇情描述成年 [&h ... -
在教室裡缺席的非行少年(四):重建關係的連結,在教育路上不再失根與失聲
文/黎育如 社區──承接曝險少年的最前線 校園輔導資源不足,無法持續完整地輔導學生,即使是社 [&h ... -
在教室裡缺席的非行少年(三):無以為家,在看不見的教育死角中掙扎
文/黎育如 《民法》通過修法,2023年正式將成年年齡下修至18歲。法律反應社會價值的走向, [&h ... -
在教室裡缺席的非行少年(二):難行的職涯路,輔導成功的個案究竟有多少?
文/黎育如 偏鄉少年的職涯教育困境 即使體制教育善盡引導學生的使命,但因行為偏差而被排除的少 [&h ... -
在教室裡缺席的非行少年(一):從職業教育開啟的修復之路
文/黎育如 「這裡像紅綠燈,紅燈休息,綠燈再往前走。」在車水馬龍的台北大同區巷弄中,一個名為 [&h ... -
再探USR價值(三):全台吹起地方創生風,大學順風落地後接起連結
文/陳冠儒 「大學的能量是有限的,如果把國家社會的發展全部放在大學,能量是不足的。USR能夠 [&h ... -
再探USR價值(二):KPI緊箍咒之下,大學培育人才的效益如何計量?
文/陳冠儒 「這是USR很大的一個問題:老師到底有沒有能力培育學生?還是只是把人丟進來?如果 [&h ... -
再探USR價值(一):別讓專業變成偏見,大學社會責任從互信開始
文/陳冠儒 向來以高教和環境清幽著稱的文山區裡,「安康社區」由於居民大多貧窮,一直以來飽受外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