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DG 4 You:教育的力量/專訪 KeepGoing、台灣好鄰居協會、紅坊文教藝術協會
文 ∕米恩 本社創團隊與報導由經濟部中小企業處「109 年度社會創新實驗中心營運計畫」支持 [&h ... -
【捐款人想什麼】磊山保經李佳蓉:組織有值得尊敬的文化、可長遠運作的系統,我才會投入資金
2 年來,NPOst 的【捐款人想什麼?】每月訪問 4-6 位公益捐款人,嘗試累積質性的調查 [&h ... -
深耕在地、了解在地需求從何談起?從都市婦團的鄉區服務,看 NGO 的專業與思考
文/李冠霈 高雄市婦女新知協會專員 高雄市婦女新知協會(以下簡稱「新知」)提 [&h ... -
建立交流平臺消弭文化差異,菲籍外配:「沒有新住民,我們就是一家臺灣人」/【CSR@天下】專欄
文/顏和正 CSR@天下 「妳是婚姻仲介嫁過來的嗎?」來自菲律賓的黃琦妮,為 [&h ... -
數位離島:用雲端網絡工作,重拾蘭嶼價值/社會行動不可或缺的那片「雲」(下)
承上篇:「照服員也是知識工作者!」在網絡世代中重拾人本價值/社會行動不可或缺的那片「雲」(中 [&h ... -
「照服員也是知識工作者!」在網絡世代中重拾人本價值/社會行動不可或缺的那片「雲」(中)
承上篇:網絡世代的價值衡量:你是「連結者」,還是只能「被連結」?/社會行動不可或缺的那片「雲 [&h ... -
網絡世代的價值衡量:你是「連結者」,還是只能「被連結」?/社會行動不可或缺的那片「雲」(上)
編按: 許多 NPO/NGO 一聽到創新、社群經營、資訊技術、網絡工具等就下意識的抗拒,然外 [&h ... -
【阿北私會所】用手吃飯是「落後」的文化嗎?我們應該如何回應別人的偏見?
編按: NPOst 邀請資深國際 NGO 工作者褚士瑩阿北隔空問診(大誤),回答關於非營利工 [&h ... -
去脈絡化的移植國外制度,無法超越原創也保不住自身文化
日前參加教育部委託臺大師培中心辦理的「107 教育部勾勒未來教師圖像諮詢會議」 [&h ... -
國際志工用得對,始能降低傷害、避免徒勞/NGO 工作者的日常囈語
收到艾里的訊息已是深夜:「我對你們的計畫很感興趣,請問我可以做為志工參與你們的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