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R

建立交流平臺消弭文化差異,菲籍外配:「沒有新住民,我們就是一家臺灣人」/【CSR@天下】專欄

 

文/顏和正  CSR@天下

「妳是婚姻仲介嫁過來的嗎?」來自菲律賓的黃琦妮,為了化解歧視與刻板印象,自掏腰包創辦菲臺之音,還當外配的心理諮商,打破文化差異的藩籬,要讓新住民也能融入臺灣社會。

第一眼看到黃琦妮,有種「她是明星吧」的驚艷。皮膚白皙、五官立體的她,雖僅略施胭粉,仍藏不住亮麗的高顏值。

「我是當過模特,不過不是賣商品,而是替政府拍一些比較有意義的廣告啦。」嫁來臺灣已經 11 年、活躍於東南亞移民圈的菲律賓媳婦謙虛的說。

黃琦妮(左二)。圖/菲臺之音 fb

黃琦妮擁有多重身分,除了是業餘模特、活動主持人、2 個小孩的媽媽,還是「菲臺之音」(PhilTai The Voice)的創辦人。這個非營利組織是臺灣外籍配偶的互動平臺,也致力於臺灣人與新住民的交流認識。其臉書專頁的「產品」欄位,點出了創辦目標:「家庭與友誼。」

「這是一個以愛與慈愛構成的組織。」長髮飄逸、臉上總是掛著笑容的黃琦妮說。

說是組織,其實就是她「校長兼撞鐘」,獨自一人利用社群網站搭建起來的交流網絡。她自己拍影片,跟在臺菲律賓人分享資訊,也希望讓臺灣人更了解菲律賓。例如,她身兼製作人、導演、主持人,訪談菲律賓外配談菲國大選,也曾訪問臺灣人與菲律賓人是否相信男女間有「永恆的愛」?她也邀請故鄉宿霧的人寄照片給她,再剪輯成一個介紹宿霧當地人與美景的影片,此外也有比較勵志的影片,鼓勵外配要找到自己的力量。

幫助外配融入臺灣,讓臺灣了解菲律賓

這一切,全是她自掏腰包。「我老公說,我這輩子注定不會有錢,」她半開玩笑的說。

「但是我想要幫助外配融入臺灣社會,也想要讓臺灣人認識我的根。」原名叫 Genevive Pajo Paliota、大家都叫她 Gen 的黃琦妮說。

這樣的起心動念,來自於她本身的生活經驗。2007 年嫁來臺灣,她面臨了文化衝擊,也不時遭遇臺灣人先入為主的刻板印象。「你是婚姻仲介嫁過來的嗎?」、「菲律賓人不是皮膚都很黑嗎?」這些總是讓因為戀愛結婚來臺定居的她,感到不太舒服。

黃琦妮致力菲律賓偏鄉教育。圖/菲臺之音 fb

「菲律賓是個有 7000 多個島嶼的群島,我做菲臺之音,希望讓一般人看到不同的菲律賓,不是只有我獨特,其實有很多的 Gen。」說起這個話題,她變得很嚴肅。

菲臺之音的前身,是 2007 年她剛來臺灣沒多久就成立的菲臺姊妹會,串連在臺菲律賓外配與移工。但讓她在新住民界展開知名度的,其實是當時針對東南亞新住民創辦的《四方報》。她自 2011 年起開始在上面寫專欄,也曾拿到《四方報》「外婆橋計畫」支持,並在臺灣募集二手物資捐給菲律賓的偏鄉家庭。臺風穩健的她,也經常受邀擔任活動主持人,成為新住民圈的名人。

善用專長影響別人,支持菲律賓偏鄉教育

「她的資源都是自己發動的,我跟她認識是在外婆橋計畫中,她來申請經費,全部的費用都用在支持菲律賓的偏鄉教育。她是無償的志工!」前《四方報》共同創辦人、現任《獨立評論@天下》頻道總監廖雲章觀察。

來自宿霧一個中產階級家庭的黃琦妮,從小就有表演天分。身為虔誠的天主教徒,她 3 歲就開始上教會唱歌,還曾上過電視表演,直到念大學時都還上臺表演。除了賺取生活費,她還自己做慈善,買泡麵、罐頭食物等提供給貧窮家庭。

「我父母曾問我是否想進娛樂圈,我說不要。我不是要名聲,這不是我的天命,我真正想做的是幫助別人。」黃琦妮說,「《聖經》說,如果你要成為一個謙卑的人,就必須多為別人想。如果有機會去影響別人,每個人都能成為一個聲音。」

黃琦妮花費相當多的心力支持菲律賓偏鄉教育。圖/菲臺之音 fb

24 小時熱線成新住民心理諮商管道

她在臺灣的聲音,就是當起外配的心理諮商「張老師」,而且很多是她從未蒙面、透過社群網站聯絡她的陌生人。「我的熱線 24 小時開放,問題從婚姻、生活資訊到如何變漂亮都有。變美看起來很膚淺,但是家庭主婦打理好自己才會有自信,這其實很重要。」黃琦妮笑著說。

曾經有個離婚的菲律賓媽媽太沮喪寂寞,跟她哭訴想要自殺。但她仍住在前夫家照顧女兒,前夫還每月給她 1 萬元臺幣的生活費。黃琦妮看到正面的跡象,因為一般臺灣家庭多半已經把她送回菲律賓,不讓她看小孩,因此鼓勵對方不要放棄,應該重新經營這段關係。「後來他們復合,還生了第 2 胎。」她開心的說。 發揮最好 網站 遊戲。

不是每個故事都有圓滿結局。有位外配的丈夫有小三,還對她暴力相向,於是向黃琦妮求救。黃琦妮打 113 家暴專線報案,然後專線出面協助對方,讓對方帶女兒回菲律賓。

圖/Steven Su @ unsplash

努力學中文,漸漸消弭文化差異

黃琦妮說,現在政府宣傳新住民的生活,大多洋溢著幸福快樂的感覺,但事實並非如此。多數外配最困擾的就是婚姻、婆媳問題,「不聽話就把妳送回去」、「小孩不讓妳看」這種情緒勒索時有所聞。在她眼中,問題的根本與其說是歧視,不如說是文化差異。一方面在菲律賓有種錯誤觀念,以為嫁到國外就是一張通往幸福的門票,另一方面,菲律賓文化又跟臺灣不同。在菲律賓,女性受到重視,甚至婚禮都在女方家鄉舉辦。但在臺灣,媳婦往往得配合夫家,甚至與公婆同住,難免讓菲律賓媳婦覺得自己被「奴化」了。

「我跟菲律賓姐妺說,臺灣媳婦也有同樣的問題,」黃琦妮說,「其實我覺得臺灣人很友善,我的多數菲律賓姐妺也是這麼覺得,婆媳問題是來自文化的差異。」

圖/Rainier Ridao @ unsplash

正因如此,她鼓勵外配要學中文,努力融入社會。她自己就是如此。在菲律賓沒學過中文的她,一開始都是用英文跟先生溝通,來到臺灣一開始還曾先在英語補習班教書,但她自學中文,在丈夫與教會的協助下,現在已經可以用中文進行一般的溝通。

不論是寫文章、拍影片、還是當心理諮商,都是因為她對家庭與小孩的愛。當東南亞第二代人數逐漸成長,新住民家庭如何融入臺灣環境,確實是個不容忽視的議題。

建立互相理解的橋樑,通往善意的未來

「這是為了我的小孩。」黃琦妮說,「因為我知道臺灣是我的未來、也是我小孩的未來,如果他們都不認識自己,如果他們的媽媽不能愛自己,要怎樣教育他們的小孩?如果他們覺得自己在這裡沒有身分、沒有位置,他們怎麼愛臺灣?」

「我希望大家能夠停止貼標籤。沒有新住民,我們就是那麼小的一家臺灣人。我希望建立起這個橋樑,讓臺灣變成更好的地方。」黃琦妮的心願,又何嘗不是多數臺灣人的願望。


全文轉載自 CSR@天下 ,原文標題:要當正港臺灣人,菲律賓女模化身外配「張老師」


延伸閱讀:

林立青專欄/「難學的不是中文,是異鄉的潛規則」專訪新住民萌芽協會

前記者:《四方報》最強的屬性不是公正,是溫柔

每年繳 20% 的稅給臺灣,A-Lin 的阿根廷爵士樂手只想圓夢

臺灣是什麼?美國海灘男孩的發現臺灣之旅

作者介紹

CSR@天下

1997 年,《天下》率先提倡「企業社會責任」(CSR)觀念。20 年來,CSR 逐漸受到重視,成為企業成長的第二曲線。呼應趨勢,《天下》在 2017 年成立「CSR@天下」網站,除了持續介紹最前瞻的趨勢觀點,也搭建起 CSR 交流平臺,期望提升臺灣企業價值,打造更美好的社會。 「CSR@天下」官網:http://csr.cw.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