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眾智造】成為影響力的給予者:社會創新打造集體智慧樞紐,展現台灣韌性
文/黎育如 編按:社會創新實驗中心舉辦四周年慶活動,透過虛實整合的座談、工作坊,集結公益組織 [&h ... -
被「雙重枷鎖」禁錮的情慾──身障女性追尋「性福」有多難?
文/吳娟瑜(兩性親子教育專家) 編按:身障者的性需求常被大眾忽視、女性談論「性」的話題,又容 [&h ... -
【Σ教育=?】「勇敢迷失」──在尼泊爾走出長期教育之路,漂向更遠的土壤重新扎根/專訪遠山呼喚林子鈞(下)
編按:NPOdcast聽挺好故事EP03邀請遠山呼喚的創辦人林子鈞,分享在尼泊爾進行長期教育 [&h ... -
【Σ教育=?】「以離開為目的」──走進尼泊爾的教育荒漠,一起耕耘出貧困之外的想像/專訪遠山呼喚林子鈞(上)
編按:NPOdcast聽挺好故事EP03邀請遠山呼喚的創辦人林子鈞,分享在尼泊爾進行長期教育 [&h ... -
國際女童日:從女孩權益看見世界落實平權的漫漫長路
文/台灣世界展望會新聞稿。NPOst編輯修訂 10月11日為聯合國訂立之「國際女童日」,盼能 [&h ... -
【永續觀光】當共游成了一種生命剝奪,菲律賓生態旅遊如何轉型?
編譯/簡育柔 近幾年海島光觀盛行,觀光勝地菲律賓尤其以「鯨鯊共游」享負盛名,菲律賓的歐斯陸( [&h ... -
公益捐款的歷史分頁:深陷資安危機,我們要如何續寫未來?/專訪陳文良
編按:NPOst延續今年震盪公益界的捐款人個資外洩事件報導,專訪曾擔任聯勸秘書長、現任台灣數 [&h ... -
【永續觀光】逃出瀕危名單之後:澳洲大堡礁的未來挑戰?
文/編譯 簡育柔 隨著產業開發、經濟活動頻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在 6 月時建 [&h ... -
【永續觀光】熱氣球王國轉型茶鄉 農遊和茶葉如何讓鹿野永續
文/特約記者 陳冠儒 台灣國際熱氣球嘉年華從2011年起舉辦,今年雖遇上疫情還是如期展開,遼 [&h ... -
震撼公益界的資安爆彈──捐款人個資外洩事件追蹤報導
文/黎育如 社會各界方從疫情降級中慢慢復甦,公益界在疫情期間為了緊急應變社會服務,已經歷過一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