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影像談情說愛── 從情感教育重新觀看障礙者的愛情/曲智鑛

Shaira Dela Peña @ unsplash

文/陶璽工作室 曲智鑛老師

Netflix影集《異類》的主角是一位自閉症青少年,劇情描述成年的他決定要交女朋友,因而引發一連串的自我改變,連帶影響家人與身邊的朋友。這樣的故事在我的輔導經驗中並不陌生,身邊許多的大孩子都會經歷情感的課題。或許,有人會認為,異類的劇情過於理想化,在日常生活中,要能發展出這樣的情感關係非常具有挑戰。曾經有一次,和一位自閉症青少年聊天,他告訴我:媽媽不反對我交女朋友!但他建議不要找一樣有自閉症的。主要的原因是,未來如果長期交往,會擔心他們兩個無法照顧彼此。其實愛不只是照顧,因為愛不應該只是交換,愛也可以很純粹。

有能力才能愛人?被愛一定是被照顧?

其實,每個人都有愛人與被愛的權利!愛人是幸福的,被愛是愉悅的。愛人與被愛這不是“普通人”特權,說的更仔細一點,每個人都值得被愛。每個人都應該學習什麼是愛,自己可以如何表達對他人的愛。

但為什麼對於許多身心障礙者來說,愛人似乎是困難呢?傳統的觀念教育我們,要有能力才能愛人!這樣的觀點讓愛變得過於務實,其實愛是非常感受性的,愛是一種感受,我們大多數的人心裡都應該曾經有過這樣的感受。但愛並不像是我們想的那樣簡單,愛可以有很多層次,關係也有很多形式,在情感教育中要讓孩子理解──不是愛對方就一定要發展進一步的關係,默默的愛也是愛,愛他不一定要擁有他。就像電影《Me before you》當中,雖然因意外癱瘓的男主角和女主角愛得死去活來,但最終男主角選擇安樂死,期待女生能過更好的生活,不用一輩子照顧他。

Kelly Sikkema @ unsplash

而你可以愛人,但對方可以不接受!每個人都可能被拒絕,不要因為別人不接受你的愛就全盤否定自己,學習與這樣的情緒共處,練習調節與排解這樣的狀態。

愛,先從每個人的情感教育開始

對於身心障礙者的情感教育,我認為不同特質有不同需要,舉例來說,自閉症、注意力缺陷過動症,他們會遇到不同的挑戰。舉例來說,不論在追求心儀的對象或是想和他人在關係上有進一步的發展,對於自閉症來說都需要面對自身社會性互動上的困難。過去,曾有孩子在全班面前大剌剌地和喜歡的女生告白,搞得對方尷尬難為情。甚至在下課後,偷偷的跟別人回家。而不同障礙程度面對的問題也不盡相同。對於絕大多數的中重度身心障礙者來說,要能建立長期穩定的情感關係,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這樣的困難對大多數的讀者來說應該都不難理解。

我認為情感教育每個人都需要,因應不同特質的孩子需要。情感教育不能只圍繞在防弊,應該可以有更積極的作為和嘗試。近幾年在教育現場很關心所謂的性平議題,對於性平教育或情感教育不能只關注末端的事情,只教會孩子身體界線,只教會孩子如何保護自己。更重要的教育應該從源頭開始,情感教育應該教會孩子如何愛人以及如何回應別人的愛。

Anna Kolosyuk @ unsplash

愛,該從何教起?

愛的源頭應該是認識自我,就像我在《曲老師的情緒素養課》一書中提到的一樣,成長的過程中要刻意的認識自我,當孩子對自我有足夠的了解,就有機會知道什麼是他渴望的愛,進而有能力分辨、選擇以及行動。

我習慣的方式是從身邊取材,讓孩子練習觀察自己的原生家庭,自己的爸爸媽媽是怎麼樣互動的。我也會鼓勵孩子們吸取他人的經驗,像是這段期間發生的立委高嘉瑜的事件能讓孩子思考什麼是恐怖情人;羅志祥、王力宏的事件則可以讓孩子反思自己期待建立怎麼樣的親密關係。透過一次又一次的討論,讓孩子能更成熟的思考與面對自己的情感關係。

找到屬於自己的生命教練(Life coach)

在我的輔導工作中最常扮演孩子的生命教練,這樣的觀念在台灣應該比較陌生。我們可以把這樣的工作類比為健身教練,當我們想要鍛鍊我們的身體,我們會請專業有經驗的教練來協助我們,面對情感關係也是一樣的,我們需要的是一個懂愛、自愛以及能愛人的教練讓孩子們學習什麼是愛?自己要的愛是什麼?可以如何付出愛?一位生命經驗豐富,平時有意識且有紀律反思與自我整理的教練,就有機會引領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保持穩定地,這個教練需要對於孩子的生命脈絡有深度瞭解,能與孩子建立互信關係,讓孩子願意分享自己的情感經驗。

Nathan Anderson @ unsplashFiros nv

過去,許多孩子都會主動和我分享自己的情感經驗。在這樣的互動中,我慢慢累積了許多協助孩子面對情感關係的經驗。像是曾經教孩子寫情書給自己喜歡的人,和孩子討論可以如何安排約會,什麼地方是適合約會的場所?有哪些適合安排的約會活動?以及討論如何邀約比較容易被對方接受。

回歸純粹,不因障礙而去區分愛

愛本來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也就是因為不簡單,更要花時間好好學。C. S. Lewis 在四種愛這本書中提到愛有四種,分別是親愛、友愛、情愛與大愛。舉例來說,親愛的表現有歸屬關係,有些人愛的表現是覺得對方是屬於他的,這樣的愛當然會有濃濃的控制味,覺得另外一半是自己的附屬品。和喜歡的人再一起發展的關係就必定屬於情愛,但真實經驗告訴我們,能維持長期有品質的互動友愛,甚至比情愛更關鍵,這也是為什麼會說,老夫老妻就像家人以及朋友一樣。,

而我認為在情感關係中本來就混雜著這些不同的愛,每一段關係中不同愛的成分與比例也有所不同。隨著時代的改變,網路科技改變人的生活模式,也改變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而這樣的改變是真實的。就像《雲端情人》這部電影中讓我看見未來的人類或許有可能和電腦談戀愛,和人工智慧發展情感關係,那到底什麼是愛呢?我們需要的愛會是什麼?對我來說,在「愛」這件事上,身心障礙者和所謂的一般人不應該有所區別,因為那是屬於人類最真摯、最寶貴的純粹。

作者介紹

NPOst 編輯室

NPOst 公益交流站,隸屬社團法人臺灣數位文化協會,為一非營利數位媒體,專責報導臺灣公益社福動態,重視產業交流、公益發展,促進捐款人、政府、社群、企業、弱勢與社福組織之溝通,強化公益組織橫向連結,矢志成為臺灣最大公益交流平臺。另引進國際發展援助與國外組織動向,舉辦每月實體講座與年會,深入探究議題,激發討論與對話。其姐妹站為「泛傳媒」旗下之泛科學、泛科技、娛樂重擊等專業媒體。NPOst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pos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