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世代的口罩長怎樣? 重新思索「呼吸輔具」未來可能
文/劉彥良 自Covid-19肆虐全球,「口罩」成了人們生活的必需品。HeartsLand [&h ... -
以零碎拼湊完整──零工經濟的社會創新,打造互助共好的溫暖社會
文/劉彥良 你一天要花多少時間工作?又要花多少時間來照顧家庭?「蒔光盒子」與「共耕食代」這兩 [&h ... -
「節流」與「循環」 哪一個才是打造永續「食物鏈」的解方?
文/劉彥良 人與食物的連結,不僅止於餐桌上的美食,那些吃不完的、或是在料理過程中產生的廚餘, [&h ... -
熟齡就是「第二青春期」!網紅培訓、共學計畫 帶長者活出精彩下半場
文/劉彥良 台灣在2025年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屆時每5人就有1人是65歲以上的長者。當高齡 [&h ... -
消弭聽損資訊落差 聽力師轉型當Youtuber,做聽損者的後盾
文/劉彥良 從早晨的鬧鐘開始,人們每天透過各種聲音,接收世界萬物的訊號。但你對「聽」這件事是 [&h ... -
2022大專校院失智症方案設計競賽決賽,青年展現創意克服失智難題
文/劉彥良 高齡社會來臨,面對盛行於高齡長輩的失智症,該如何讓年輕世代有感,甚至起身行動?台 [&h ... -
陪伴失智路漫長 照顧者也要學習放過自己
文/劉彥良 「我後來才知道,我是根本不會過日子的人」,紀錄片《有你相伴的旅程》中 [&h ... -
疫情危害兒童 一年間接影響2000多萬名兒童常態醫療
文/劉彥良 今年本土COVID-19疫情爆發,更傳出兒童重症病故事件,全球兒童病故案例已突破 [&h ... -
嫁來台灣,卻遭枕邊人傳染愛滋 從五名女性處境看見蔓延20年的汙名化
文/劉彥良 在20年前的台灣,因嫁來台灣而染上愛滋的新移民,在當時社會究竟面臨多大壓力及汙名 [&h ... -
人類與動物的距離──從歐洲到台灣的動物輔療(下)
編按NPOst推出【社會創新:借鏡歐洲經驗】系列內容,藉由歐陸社會創新經驗的稜鏡,描繪台灣社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