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零碎拼湊完整──零工經濟的社會創新,打造互助共好的溫暖社會

圖/envato

文/劉彥良

你一天要花多少時間工作?又要花多少時間來照顧家庭?「蒔光盒子」與「共耕食代」這兩家社會創新組織,皆觀察到人們在工作與生活中難以兩全的課題,因而從「零工經濟」出發,進而打造互助共好的社群,讓人得以善用零碎時光「斜槓」,兼顧工作與生活。

職場、家庭陷兩難,工作模式急需新解

提起生活時間的零碎化,共耕食代創辦人詹凱毓與蒔光盒子共同創辦人Rita Chen,不約而同提到「媽媽們」的困境。養育兩名孩子的詹凱毓,起初為了帶孩子認識自然,利用社宅屋頂園圃,推動親子共學的農耕體驗,卻意外發現社宅中不少媽媽正因育兒面臨家庭與工作的兩難。

圖/envato

「女性面對家庭時,常背負許多焦慮的情緒」Rita說,她在學習插花時認識的朋友,多是為了「化解焦慮」而接觸花藝。她相信,不少家庭仍由女性承擔家務,「插花」可以是忙碌的媽媽們,少數能沉澱心情的時光。

但實際上要投入插花,就要面臨買花、選花的流程繁瑣,這讓Rita進一步思考,若能改善購花流程,能否也讓花卉產業更加平易近人,協助女性綻放美麗人生。

以「鮮花訂閱」事業讓媽媽們自我成長,一張名片打造不同身份

面對購花流程不易,蒔光盒子推出「鮮花訂閱」機制,採用「策展式訂閱」模式,隨時令設計插花主題,再依訂閱者偏好微調。Rita形容,「當訂閱者收到配置好的主題花卉,便能按照示範影片插花,不必出門即可沈浸在指尖上的花花世界」。

圖/取自蒔光盒子粉絲專頁

而「鮮花訂閱」要順利運作,從購花、整理花卉、設計主題、攝影、包裝與文案行銷等流程,皆需人力投入。蒔光盒子有「3W」策略,透過分工合作(co-work)、社群網絡(network)、技能培育(workshop)等三項特色,結合零工經濟體系,打造花藝共好圈。

Rita表示,她認為目前常見的零工經濟平台,平台業者多半僅是購買工作者的零碎時間,卻並未創造「共享、共好、共學成長」的社群。蒔光盒子想做的,是讓家庭中感到焦慮的女性,藉由花藝共好圈,善用零碎時間分工合作、透過社群與夥伴相互學習,以共學方式培育習得花藝設計、行銷等技巧,讓女性在工作中成長、重新定義自己。

Rita分享,蒔光盒子為夥伴印製名片時,「媽媽們拿到名片時眼睛是有光的!」媽媽們拿到名片,如同在家庭之外取得新的身分,一張薄薄的名片,成了女性自我實現的重要里程碑。

從親子共學走進零工經濟,社宅居民互惠共生

共耕食代舉辦親子共學小農夫體驗營。圖/共耕食代提供

同樣看到媽媽們在家庭與工作陷入兩難,共耕食代則是從社宅居民角度出發,團結社區,打造所有社宅居民都能發揮所長、相互合作的零工經濟體系。

共耕食代的零工經濟模式,最初是從親子共學農耕體驗,延伸出「食農教案」。進而學校合作,由社宅內的家長擔任講師,依空閒時間輪流入校授課,這樣相互合作的理念,後來逐漸跨出媽媽社群,擴及至所有社宅居民。

詹凱毓表示,社宅居民彼此互助下構建出的零工經濟,呈現三個特色:首先,是居民們能「發揮所長」開發社宅的特色商品;其次,互助工作的過程,讓社宅居民在獲取收入同時,也能學習彼此的專長技術,從中成長;第三,在鄰里互助下,打破家戶間的藩籬,讓社區情感變得更加緊密。

詹凱毓說明,共耕食代推出各項食農產品,每項產品背後都有著社區居民的故事。例如水餃即是來自社宅外省長輩的手藝傳承,長輩指導居民製作水餃、居民們幫助長輩推展傳統麵食文化,同時也讓長輩與社宅居民,都能藉販售水餃,多一個賺取收入管道。

影/共耕食代舉辦「餃子俱樂部」影像

以片刻構築永續,讓互助的零工經濟持續擴大影響力

二家團隊過去一年來,皆從社會創新實驗中心取得業師諮詢、參與相關課程,思索如何將團隊培養出的事業,推向下一階段的共好。

透過釐清「受益人、顧客」的區別,蒔光盒子日前籌劃「花樣女人幫」招募活動時,獲得很大的成效,Rita表示,在原先的方針下,本來預估招募活動約為30人左右報名,最後卻有破百人參加徵選,她期望,這一波夥伴招募,可令更多婦女藉此提升自我,並讓組織有量能拓展花禮形式,使大眾有更多機會接觸花藝的美好。

共耕食代目前則是社宅發展出的小型零工體系,詹凱毓表示,期望未來團隊能將此零工體系推廣至各個社區,協助各社區發掘自身的特色、促進人我互助的溫暖社會。

(核稿編輯:程士華)

作者介紹

NPOst 編輯室

NPOst 公益交流站,隸屬社團法人臺灣數位文化協會,為一非營利數位媒體,專責報導臺灣公益社福動態,重視產業交流、公益發展,促進捐款人、政府、社群、企業、弱勢與社福組織之溝通,強化公益組織橫向連結,矢志成為臺灣最大公益交流平臺。另引進國際發展援助與國外組織動向,舉辦每月實體講座與年會,深入探究議題,激發討論與對話。其姐妹站為「泛傳媒」旗下之泛科學、泛科技、娛樂重擊等專業媒體。NPOst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pos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