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對話創辦人謝邦俊:「『三失狀態』的社會,使公民自覺和社會企業挺身而出。」

0
攝影:MISC. 科學與人文攝影記錄|Charlie Chang

本系列社會企業講座由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主辦

笑稱自己為「黑社會老大」,「黑暗對話社會企業(簡稱「台北DiD」)」董事長謝邦俊在「公益爆米花#23|【品牌故事】-老價值,新故事-品牌思考重新聚焦社企定位」講座中,從社會企業的品牌經營講到行銷策略,從使命和市場的取捨帶到社企合作平台「社企一起幫」的願景。

ad79cab880e243aeb903748869e8e14c

「台灣社會企業創新創業學會」將社會企業定義為「兼顧社會價值與獲利能力的自主性組織」,謝邦俊強調,社企不限於公司或合作社等某種特定組織型態,重點在於制度性革新。社企針對社會需求提出解決辦法,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營利,再用這些收益繼續解決問題;其運作方式及理念,和傳統企業為了賺錢才提供服務不同。

社會企業多在政府失能、企業失信及志願失靈的社會「三失狀態」之下誕生。當政府失能導致社會失序,企業本有能力代替政府的部分功能,但若企業亦失信,則無法扮演穩定社會的角色。而應有救濟功能的志願、公益團體,本身卻嗷嗷待哺、天天向政府伸手,更是志願失靈。與其抱怨社會現況,社企此時便基於公民自覺挺身而出,「自己的問題自己解決」。

社會企業為了解決社會問題而產生,而每個社會的問題都不同,例如台灣六、七成的社會問題和農業相關,但香港幾乎沒有農業問題。社會企業有很強的地域性,經常難以跨域。

攝影:MISC. 科學與人文攝影記錄|Charlie Chang

攝影:MISC. 科學與人文攝影記錄|Charlie Chang

「黑暗對話」是少數成功跨域的社企品牌。1988年從德國起家,包含台北DiD,至今在歐洲、美洲及亞洲共有27個子企業。每個DiD運作的概念約有20%為原創,其餘80%則是在地創新。台北DiD企圖翻轉身心障礙者的角色,由視障朋友提供體驗學習的服務,企業體則是最大宗的客戶。

市場永遠是對的,但並不永遠對你而言是對的

使命之於社會企業何其重要,但賺錢也是社企的目標之一。歐洲曾有知名性工廠提供2億歐元支持非營利組織救援雛妓,這筆錢究竟該不該收下?當使命和市場產生衝突,應如何抉擇?謝邦俊提出了三點思考方針:

  1. 市場永遠是對的。
  2. 市場對你而言不一定總是對的。
  3. 應該奉組織的使命為最高指導原則。

謝邦俊認為社企應堅守組織使命,同時不必否認市場需求,但若與使命抵觸則不需回應。畢竟社企沒有能力解決所有社會問題,只須做好自己擅長且負擔得起的角色。

傳統行銷的4P策略(產品Product、價格Price、通路Place、促銷Promotion)仍適用於社企行銷,但社企行銷著重銷售一個行為或觀念,且目標對象是出於自願而改變自身行為,達到促進個人、團體或社會的福祉。謝邦俊補充,市場應是切割、區隔的,每個商品有各自的定位。社企商品的售價雖然比較高,但只買俗又大碗的消費者也並非社企的目標客群,應著眼於「認同理念」的消費者。

社企一起幫,凝聚中小型社企的切身之痛

社會企業為求劍及履及、解決切身之痛,商業規模普遍較小,且基於追求使命也較不易擴張。如此中小型的組織在行銷產品時需要額外協助,以達到加倍的效果; 「17Support 社企一起幫」便在這個需求下應運而生。

17Support 社企一起幫」是結合社會企業及非營利團體的經濟合作平台,共同銷售、推廣、配送各組織的產品和服務,相互幫忙,創造社企簇群的團結經濟。謝邦俊身為「社企一起幫」的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他表示,微小型的社企經營及獲利困難,若借重專業分工、團隊合作,便有機會達到微利量化,「打群架總好過一個人單打獨鬥」,也能提升投資者的興趣。

「社企一起幫」扮演中介組織,爭取社會企業及傳統商業加入合作。目前正和義大世界及台北101討論展店,若社企商品進入高價位商場,便有機會改變消費者以往對社企商品廉價或不良品的印象。「社企一起幫」也不取代各社企原本的行銷努力,旨在增添整個社企簇群的行銷力量。

社企的內部管理:什麼樣的人, 得出什麼樣的產品

被問及如何審查合作的公司是否符合社企標準,分辨它是真的要解決問題、或只是消費社企?謝邦俊回答,「社企一起幫」以社會文化的角度思考價值,選擇合作品牌首重「人」,務必先了解創業者及其理念,「什麼人就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其次,該商品要怎麼回應市場需求。最後,品牌的成熟程度相對不重要,但成熟品牌的加入可作為火車頭,帶領其他需要扶持的社企產品。

 在組織經營管理方面,謝邦俊認為,社企帶領者的個人願景,必須極大化地提升成為組織願景。而有別於傳統產業,老闆和員工之間距離遠、有階級之分,在社企裡反而有家人的感覺,「在傳統產業,董事長就是董事長,但我現在被叫『董爸』。」謝邦俊也提醒,團隊共同參與的感覺並不能依賴一個人的盛名獨領全軍,應包容每個人,並一起追求團隊的成就。

21873414333_dd6729ef52_k

攝影:MISC. 科學與人文攝影記錄|Charlie Chang

延伸閱讀:

  1. 茶籽堂品牌再造者趙文豪:「台灣的農業已經非常強,需要被『救』嗎?」
  2. 政府不能只是對社企開放市場-《英國社會企業之旅》書摘試讀
  3. 臺灣公平貿易先行者徐文彥:創意不是社會企業成敗的關鍵,調動社會資源的能力才是
  4. 英國大誌投資總裁 NIGEL KERSHAW:「以賺錢為目標,社企才能幫助更多的人!」
  5. 英國牛津大學社企中心副執行長 Daniela Papi:「社會企業不能只是解決問題表面的 ok 繃。」
  6. 公益爆米花#25|【環境正義】地球系社企!環境正義也能和商業消費互利共生
  7. 公益爆米花#27|【商業實戰】商業戰場上的社會企業-多扶接送 X iHealth政昇藥局
  8. 光原社企共同創辦人李志強:「實地找人、抽離思考、回到現場,幫助部落青年發展有機農業。」
  9. 「義賣」是一種社會企業的商業模式嗎?-社企、CSR、NPO名詞解釋大亂鬥

按讚,追蹤更多好文章:

作者介紹

瞿 涵

喜歡洗衣服、喜歡整理房間,但更喜歡懶懶地躺著。討厭夏天,夢想是搬到涼涼的國度,過著涼涼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