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大誌投資總裁 Nigel Kershaw:「以賺錢為目標,社企才能幫助更多的人!」

 

「我不是為了要看起來像個過氣的搖滾明星所以戴這個眼鏡的。」英國大誌投資(Big Issue Invest)的總裁 Nigel Kershaw 一開場就先幽默地拿自己的眼鏡開了玩笑。這次他來台灣參加由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和亞太綜合研究院舉辦的「社會投資國際論壇」,分享了他對社會企業的理念、也分享了 Big Issue Invest 在英國所投資的社企案例。

雖然「社會企業」在法律上還沒有明確的定義,但普遍來說,是指以幫助社會弱勢為目標的營利事業。在賺錢和解決社會問題之間,看似通吃;但兩者間的優先取捨,台灣的社會企業似乎和英國大誌投資(Big Issue Invest)的總裁 Nigel Kershaw 有些微的差異。Nigel Kershaw 在演講中疾呼,要社會企業家以「賺錢」為目標!

‘We Love Profit!’

Nigel Kershaw 鼓勵各位社會企業家,應以賺錢為目的去制定公司政策:「我們賺的錢愈多,幫助到的弱勢社群就愈多,他們的生活才得以改善。所以我們對賺錢這回事簡直是愛極了!」

《The Big Issue》(台灣版本為《大誌》)是一本創辦於英國的雜誌,其經營理念是給予街友工作機會去當街頭販賣者,藉此賺取穩定收入並改善生活。而大誌投資則是 The Big Issue 的子公司,專門投資具有永續性的社會企業。Nigel Kershaw 強調《The Big Issue》是一門生意,並不是公益團體,因為他們不是直接把錢或日用品交給街友,而是幫助那些願意幫助自己的人,重獲收益、生活的自主權和尊嚴。

「傳統銀行會當社會企業家是瘋子,不會輕易借錢給他們。」

對社會企業家來說,對他們的創業計畫多所懷疑的傳統銀行並不是借錢的好途徑。Nigel Kershaw 說:「所以我們成立了 Big Issue Invest,做這些社會企業家的銀行(Social Merchant Bank)。」

英國社企案例-Big Issue Invest 投資了誰?

在英國,有很多母親因為照顧小孩,因而失去就業機會,加重了經濟負擔。同時,在社群網站成為各種公司商號的經營主流後,管理社群媒體這樣的工作和其所需的技術知識,也成為了部分中小企業的負擔。

Digital Mums 是 Big Issue Invest 投資的其中一家社會企業,專門為媽媽提供經營社交媒體訓練,讓她們掌握管理社群媒體所需的知能和策略。並進一步媒合對於「社群媒體經理」職位有需求的中小企業,讓受訓過的媽媽們能運用彈性的工作時間,兼顧照養孩子的需求。

Beyond Food 也是 Big Issue Invest 的投資項目之一。這家社會企業專門針對街友舉辦餐飲工作坊和學徒計劃,在完成訓練並通過考試後,學員便有機會到英國一些知名餐廳當學徒,繼而投身飲食業。

「我們過去的一位街頭販賣者 Michael Jones ,他在參加了 Beyond Food 計劃後得到一份很好的工作,現在是倫敦一家知名餐廳的二廚了。」Nigel Kershaw 在論壇上分享了 Big Issue Invest 的公益系統下發生的改變和故事。

Nigel Kershaw:「我只是一個傳聲筒。」

「我今天在此分享心得與經驗,但在我的背後有許多人正在做實事!」Nigel Kershaw 鼓勵所有腦海中有好點子、卻還沒有去付諸行動的人們,勇敢去嘗試挑戰傳統企業的商業模式。

「假如你不去思考這件事情有錯誤的可能,那它永遠看起來都是對的。」(A long habit of not thinking a thing wrong gives it a superficial appearance of being right.)Nigel Kershaw做出結論:「時刻留意身邊的事物,看看能設立什麼類型的社會企業才能改善你所在的社區,並確切的執行你的意念和構思。」

DSC_8328

Nigel Kershaw:「以賺錢為目標,社企才能幫助更多的人!」(照片來源:亞太綜合研究院提供)

Nigel Kershaw 坦言很多人都認為社會回報和經濟回報兩者不能並存,但他主張改變這種社會風氣,大家應做會令社會各界得益的生意。「我們要讓這門生意同時帶來經濟回報(financial returns)及社會回報(social returns)。」收入增多,就能運用更多資源幫助更多街友。通過幫助這些「自助者」,也能賦予他們社會價值(social value)。

(採訪報導:盛惠怡、陳妤寧)

延伸閱讀:

  1. 英國牛津大學社企中心副執行長 Daniela Papi:「社會企業不能只是解決問題表面的 ok 繃。」

  2. 《社會企業知識交流系列活動》

  3. 臺灣公平貿易先行者徐文彥:創意不是社會企業成敗的關鍵,調動社會資源的能力才是

  4. 愛物資創辦人邱珮瑜:創業之後,做得好比做得多更重要

  5. 光原社企共同創辦人李志強:「實地找人、抽離思考、回到現場,幫助部落青年發展有機農業。」

 

NPOst 編輯室

NPOst 公益交流站,隸屬社團法人臺灣數位文化協會,為一非營利數位媒體,專責報導臺灣公益社福動態,重視產業交流、公益發展,促進捐款人、政府、社群、企業、弱勢與社福組織之溝通,強化公益組織橫向連結,矢志成為臺灣最大公益交流平臺。另引進國際發展援助與國外組織動向,舉辦實體講座與年會,深入探究議題,激發討論與對話。其姐妹站為「泛傳媒」旗下之泛科學、泛科技、娛樂重擊等專業媒體。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post.tw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