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 NGO worker 專欄:社群究竟拉近了彼此,還是讓我們更孤單?
編按: 英國《衛報》每週二刊出 NGOs 援助工作者的...
編按: 英國《衛報》每週二刊出 NGOs 援助工作者的...
編按: 2015 年被視為國際發展史的重要里程碑,歷經...
(承上篇:非營利組織氣候變遷行動指南/《天翻地覆》書評...
編按: 社群經營是非營利組織的新課題,也是新時代的小革...
編按: 2016 總統大選,「人權」可說是幾乎完全消失...
編按: NPOst 在 2016 大選特輯的環境主題中...
雖然這份年度報告提供了難得的國際統計和視野,但關於經濟繁榮與慷慨助人的關聯,以及羅興亞難民問題等,這種「by the way」的粗疏筆法似乎比不提還糟糕,而且正是以「指數」裁切社會脈絡的具體呈現。如果不是做為更加活潑而包容的、文化間對位理解的起點,那麼這份報告認為影響排名的主因「文化、宗教習俗和破壞性事件」,恰恰成為反諷:這個指數解讀相當困難,卻被拿來解讀各國的差異。
「是不是因為遠離家鄉才成為同志?」、「是不是身邊都是女工、沒有異性,才跟女生談戀愛?」對陳素香來說,這些問題背後都反映出了「異性戀才是正軌」的潛在假設。
4 月 28 日,NPOst 公益交流站刊出「尼泊爾八十年來最大震災...
作者:元智大學大數據與數位匯流創新中心 潘人豪助理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