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來訊】天災發生時,非營利組織如何正當使用捐款?

1
photo via DFID - UK 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Flickr, cc License

4 月 28 日,NPOst 公益交流站刊出「尼泊爾八十年來最大震災,台灣 NGO 們做了什麼?」一文後,有位讀者在臉書貼文處留言到:

111

當天災發生時,非營利組織設立的捐款帳戶,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捐款人眼前。究竟如何判斷自己的善心是否託付給值得信賴的代理機構,能被有效轉換成災區難民的需要呢?這位讀者的問題,或許也是許多捐款人共同的疑惑。

NPOst 將這則讀者投書所提及的問題,請教幾位專業人士。我們將截至目前為止收到的回覆整理出來,分享給所有對這個問題感興趣的朋友們參考:

本錢夠用時,不一定要申請募款專案軋頭寸

我們先從「沒有成立募款專案,合法嗎?」這個問題開始。

就跟非營利組織經手的其他業務一樣,當天災發生時,要想投入賑災的非營利組織可以先盤點可以動用的資源,若平日一般捐款累積的數額足夠負擔突如其來的救災任務,甚至是更長遠的災後重建工作,並不一定要另外再向衛福部申請專案募款。

但是,若組織評估可動用的資源不足,或任何情勢判斷下(例如需要藉由搭上議題熱潮以募得所需款項),認為需再短時間內另闢財源,特別應天災或時事發起募款活動,可以依照公益募款條例的規定備妥申請書、計畫書等文件,向主管機關申請勸募許可。這一次尼泊爾大地震,可以從衛福部社會救助及社工司公益勸募管理系統查到哪些國內非營利組織發起的募款專案,已由主管機關核准通過。

順應時事(或組織規劃的業務)申請募款專案,這條路子與一般捐贈有所不同。舉例而言,《公益勸募條例》裡規定辦理勸募活動期間,最長是一年;換句話說,一個募款專案的壽命最長是一年。專案募款也需要專款專用,並不能轉移到其他募款專案以外的業務。

另外,勸募團體應該要為所申請的募款專案在郵局或金融機構開立捐款專戶,並於勸募活動開始後七日內將這個專戶的相關資料向主管機關報告備查。一般捐贈在面對突如其來的天災時,就不需要花費申請核准的行政手續。兩種不同的捐款來源產生了如何使用資源的操作空間。

這位讀者提到勸募活動的信件,NPOst 雖然無法得知究竟實際上慈濟內部決策者們考量的本心為何,但如果單純依據讀者所提供的信件內文做判斷,「愛心捐款支票」若所指的是「不需要成立專案的一般捐款」,並非不可能。

4544950603_fa7cec65e4_z

二戰時英國紅十字會提供給捐贈者的收據 (photo via British Red Cross.@Flickr, cc License)

合理使用,取得捐款人信任

但這樣做是否適當?我們再來看「可以被監督嗎?」這個問題。

一般捐款與專案募款兩者監督的狀況不同。關於前者,事實上目前政府採取的態度是「管募不管捐」,這類一般捐款的監督機制,雖然形式上有《民法》對財團法人/社團法人的定義,以及散見各個部會相關主管業務的財團法人監督辦法,但事實上管理較為鬆散,例如在便利商店裡看得到的零錢箱,就沒有相關的管理辦法。專案募款的相關規範比較明確,是自民國九十五年開始實施的《公益勸募條例》。

兩者差別在於透明度。《公益勸募條例》有強制公開的規定,專案期滿隔天起起,申請團體需在 30 日內將捐贈人捐贈資料、勸募活動所得與收支報告公告及公開徵信,並報主管機關備查;一般捐款的相關報告則沒有統一的法規規範,各個部會相關主管業務的財團法人監督辦法的內容,可能會有大方向非營利組織提交年度組織整體財務報告相關文件的規定,但是如果捐款者想要了解這一類捐款如何被使用的細節資訊,目前僅靠非營利組織自主揭露。

乍看之下,一般捐款比較不透明。災難募資有時效性,申請募款專案需等待主管機管核准有時緩不濟急,民眾的善意情緒也需要出口,這些因素加起來,都可以思辨我們是否接受非營利組織要有更大操作金錢資源的空間。但,無論專案募款也好、一般募款也罷,最後還是回到說服民眾他們的捐款被用在如同他們想像一樣或合理範圍內的目的,以及恰當的使用方式。

如果非營利組織能把勸募的原因即使用方式寫得更清楚、明白,而不僅止於公部門規定的表格,應該會更容易取得捐款人的信任。「正當」不只在於符合法律,更包含符合受委託者的期待。若在天災時將組織累積的一般捐款挪作賑災經費,捐款人能認同且有機會可以回溯了解自己的捐款如何被使用,相信社會大眾可以對非營利組織更包容,急難時推展業務也會更順暢。

另外,讀者提供的信件內文提到「請將您的愛心捐款支票寄至…… 」,雖然後來有其他讀者反映這則消息是由慈濟美國總會發出,他國民眾捐款習慣與金融交易方式,也可能不是不同文化可以共量的,但仍可以假想若這封電子郵件來自於台灣任何一個公益組織,收件者如何反應。若沒有規劃好支票捐款機制的細節(至少從讀者提供的文字看不出來是否有),例如如何指定收款人,支票可能被存進任何帳戶,形成漏洞,造成想提供善心者的疑慮。

17104522127_4f4daa6f9d_z

photo via DFID – UK 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Flickr, cc License

災難捐款背後的國際政治經濟學

究竟尼泊爾需要多少錢重建,才能走出這次地震的陰霾?各國紛紛派出救難隊、投入民間募集的善心,究竟參與其中的各國,跨國溝通協調平台為何?天災發生不只關乎給予和接受幫助,它同時是各國政治角力的舞台之一,在這場救災中的表現可能影響日後與受助國或其他各國的關係。

對於無法到現場的「個體戶」而言,這可能有點遙遠,而且政治角力這檔子事也有超越原本救災本意的嫌疑,但是卻可能影響這些因天災大量匯聚的善款如何被使用,其中可能包含你的和我的。再談下去,可能會大大超越本篇讀者的提問了,我們後續找機會重開新局討論。

最後,讀者也有問到「有哪些收支財報透明的團體可以捐」,需要跟各位讀者說抱歉的是,NPOst 作為媒體傳播的角色,比較沒有辦法直接提供給讀者一個正確解答或一串非營利組織名單,建議讀者可以自行上網搜尋意屬的組織是否有做到這點。原因在於傳播資訊最終會希望能夠啟發討論,進而促成民眾也能夠開始觀察這些過去接觸的組織是否符合公開透明的原則,如果 NPOst 直接告訴讀者哪些團體有達成標準,很可能會造成大量轉載(這種資訊真相當誘人),卻無助於創造好的公共討論空間。

況且,捐款者與組織間的關係不一定只有捐款當下的一時一刻,可能會是延續一段時間的(至少從了解捐款資訊到完成捐款拿到收據,總要一段時間吧),由捐款者持續了解組織的理念營運狀況,比起過了話題風頭就沒有的方式,也比較容易維持監督的品質。組織的運作也會隨時間產生變化,單一時刻所產製出來的評比結果,並不一定能夠持續符合每一個現況的。

如果在天災發生的當下,你發現沒有組織符合這項指標,或許可以像另一位讀者回應所說的:「如果真的擔心捐錯,或許,暫緩任何形式的捐款是最好的選項,同時關注事件和議題本身的發展,建立自己可以參與的角色。畢竟,捐錯和偏誤的公益價值觀所延伸的問題更多。」「個體戶」做公益,也沒有說只能受限於捐款這個法子啊!

(本文蒙聯合勸募大中華區總監陳文良先生及其他專業人士提供諮詢與建議,特此致謝)


【延伸閱讀】

  1. 災難捐款的該與不該 — 災難發生的時候,我們該怎麼捐
  2. 歲末年終,當個負責又聰明的捐款人吧!
  3. 無論你支持慈濟或聯勸,「勸募資料透明健全」+「社會公益素養提升」更關鍵
  4. 從慈濟看台灣公益組織的財務透明
  5. 你的愛心捐款,是救災還是釀災?

【同場加映】尼泊爾哭哭・台灣抱抱

NPOst 製作了這次尼泊爾大地震與台灣九二一大地震的比較圖,大家可以透過這張圖感受一下尼泊爾的受創程度(死亡人數尼泊爾快接近台灣九二一的兩倍啊!)

尼泊爾哭哭台灣抱抱

貼心小叮嚀

因為這張圖比較的對象是 1999 年的九二一,所以圖上使用的台灣人口資料是 1999 年的。今年台灣人口數是 2300 萬人。

NPOst 與眾友站上,尼泊爾地震相關好文

》以下是來自 NPOst 公益交流站

尼泊爾八十年來最大震災,台灣NGO們做了什麼?
尼泊爾大地震,國內外 NPO 救援行動速寫
救災之際,開放街圖應以專業少眾還是開放社群為目標?
天災發生時,非營利組織如何正當使用捐款?

》以下是來自 PanSci 科學新聞網

災難醫學(一):災難醫療的基本概念
PanSci 科學新聞網:災難醫學(二):救難醫師的臨場經驗談

》以下是來自 PunApp 最棒 App

Google、Facebook、Viber 紛紛加入尼泊爾救援行動
Apple 投入尼泊爾地震救援行動,iTunes 開通捐款專頁


按讚,接收更多公益新思維!

作者介紹

NPOst 編輯室

NPOst 公益交流站,隸屬社團法人臺灣數位文化協會,為一非營利數位媒體,專責報導臺灣公益社福動態,重視產業交流、公益發展,促進捐款人、政府、社群、企業、弱勢與社福組織之溝通,強化公益組織橫向連結,矢志成為臺灣最大公益交流平臺。另引進國際發展援助與國外組織動向,舉辦實體講座與年會,深入探究議題,激發討論與對話。其姐妹站為「泛傳媒」旗下之泛科學、泛科技、娛樂重擊等專業媒體。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post.tw

Trackbacks

  1. […] 尼泊爾八十年來最大震災,台灣NGO們做了什麼? 尼泊爾大地震,國內外 NPO 救援行動速寫 救災之際,開放街圖應以專業少眾還是開放社群為目標? 天災發生時,非營利組織如何正當使用捐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