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路克鹿服務團募二手書成立「友角書櫥」 伴讀偏鄉孩童

「路克鹿」從Look Look(看一看)音譯而來,由一群彰化高商應用外語科的學生組成。起初在老師推薦下參加了彰化高商畢業學長們發起的「保鹿運動」,以單車旅行的方式,走入鹿港社區勞動、服務,他們發現當地孩童只能在廟口玩耍,於是努力募集了千本童書成立「友角書櫥」,並以說故事、伴讀及戲劇的方式陪伴偏鄉孩童。

研究指出 對人慷慨能讓人感到富足

無數的研究指出擁有大筆財富不一定能讓你快樂;但一項研究指出,即使你不富足,對人慷慨解囊還是能讓你感到富足,因此更加快樂。哈佛大學商學院副教授諾頓表示,這種想法就是你會想說:「如果我還夠富足,能對別人慷慨,那或許我的情形並不糟」。

專欄:無論是正面或負面社交,多見朋友的老人家認知功能較好!

澳洲研究者將長者的互動對象分為配偶、家屬及朋友,並分別對於正面與負面的社交互動進行研究,探討社交對於工作記憶能力、短期記憶以及處理速度等認知功能的影響。結果發現,與朋友互動,對於認知功能似乎有比較多好的影響;另外,其實社交互動和認知功能之間的關係,可能沒有先前想像的那麼緊密。

評論:我們是否對做好事與賺大錢懷有雙重標準

台灣似乎有一種想法, 就是要求這世上每件事情應當如此: 聖潔無暇,不取一利, 完全無條件犧牲。相反, 一個人經由社會的既得利益, 坐擁尸位素餐的位置,領著高的收入, 打些舒服工作,再從資產和收租大得利, 就因為他是真小人,所以他們很少會成為被攻擊的對象。本文作者認為,不合理的道德要求就只會產生假道學,理想與現實完美結合,才合乎人性。

新聞:晶鐳科技運用平板電腦與雲端科技 減輕照護員的負擔

長照機構涉及複雜的專業,常常病床旁邊可以看到一大疊紙本記錄。但位於台灣的晶鐳科技透過網路雲端系統,管理了美國200多家長期照護機構,讓照護人員可以直接把資料鍵入系統,省下紀錄與重製電腦檔案的繁瑣過程。科技創業媒體PunNode專訪了總經理陳均裕,為我們解答他的App到底為長照機構省下那些麻煩。

新聞:越南孩童高氏小給至善基金會的感謝信 讓她可以上學、施做心臟手術 向成為教師的夢想邁進

這是越南孩童高氏小寫給至善基金會的一封信。高氏小夢想成為一名教師,但她七歲的時候,父親得了重病去世,留下母子四人,但母親身體不好,辛苦掙來的錢還要付醫藥費。高氏小獲得至善助學金之後,學習條件改善很多,但在她上高三那年,卻開始覺得呼吸困難、頭暈、身體疲憊……。

評論:絕對不是支持新聞龍捲風,但人類的性欲也需受到正視呀

中天新聞台的「新聞龍捲風」節目,主持人透過強烈暗示意味的手勢與語氣,討論318學運裡面的「正妹」,影射這是吸引參與者加入學運的動機;而「新聞龍捲風」的作法也引起婦權與家長團體大力撻伐,稱之「物化女性」、「違反良俗」等等;不過,這種批判所隱含的潛意識,是否是另一種「恐性」霸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