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我們是否對做好事與賺大錢懷有雙重標準

0

photo credit : procislas via flicker.

文/chenglap(專欄作家,本文獲作者授權刊登)

不,不吃飯最崇高嗎?不是。

這點我想我不得不說說,我在台灣很常看到這種聖女理論,看到的頻率至少比我接觸到的其他文化圈要高。不知道是不是長久的教育使然,台灣似乎有一種想法, 就是要求這世上每件事情應當如此: 聖潔無暇,不取一利, 完全無條件犧牲, 純經由道德理由, 不吃飯, 零私心, 犧牲生命, 這樣才是合道德的。

一旦不合這種要求, 就會找方法把事情說成很低等, 一件事就算九成是正常, 裡面有一成的私利。 台灣似乎就會大叫, 這種人不崇高, 絕對是偽君子, 比起偽君子, 我更喜歡「真小人」, 然後似乎還真的把真小人的道德立場放得比較高級。

結果才會導致很多奇怪的要求, 比方說, 在前面沒利益, 消耗自己在抗爭的前線人員, 會有人質疑他們喝兩杯水, 吃一塊餅,或者玩玩手機,這種行為不夠聖潔, 還會有一堆人跑去認同。 然後再推論他們背後一定有大陰謀, 或者他們根本不是「好人」。

相反, 一個人經由社會的既得利益, 坐擁尸位素餐的位置,領著高的收入, 打些舒服工作,再從資產和收租大得利, 就因為他是真小人,所以他們很少會成為被攻擊的對象, 甚至還會有一堆人跑出來體諒他也是凡人,他也有感受, 不要對他要求太高甚麼的。

很奇怪, 做好事的就要求是聖人,只要不是聖人,就要強調他不很崇高, 做著明顯自私事情的,卻因為他一直是小人,所以對他無限容忍。 結果造就甚麼社會? 就是小商店稍為賺點錢,麵包貴過幾元,也被說大逆不道,大財團在地產中牟取暴利,卻是無可奈何必須接受。絕不多付十元給那不值得的麵包,但為了買房子,連本帶息差不多一變二的房貸也會借下去。

一些人主動去為社會做點事,或者做點別人不做的事情,就會被扯他背後一定有不崇高的動機,至於自私地悶聲謀家族和自利的人,則永遠要體諒他也是凡人?

要是有這種聖女情意結的人,自己真的是那種不求回報的勇者, 做了很多犧牲自己沒有私利的事情,他會有這種情意結,我也無話可說。偏偏最會要求事情崇高的,就是自己一點也不崇高,也沒做過甚麼崇高的事情的人。

這種「崇高」, 好像空中樓閣,說得難聽一點。這種話就想說,我是廢人一個,你做一點好事但只要有一點私心,你以為比我好? 因為你有一點私利和私心,所以你也沒有比我好, 你不崇高到哪, 你跟我一樣廢。把人類拉到齊頭式的道德平等。 建立一個不合理的道德標準,拿去要求別人。

搞清楚, 現實的「崇高」, 並沒有想像中那種無條件的, 純道德的, 完全不顧私利的, 在漫畫裡才有的崇高。 在現實中, 能夠遵從自己的原則, 不選擇「對自己最有利」而選擇「盡可能對自己和別人都有利」的方式, 並遵守自己的職業原則, 守信義,那就已經很崇高了。

作為傳媒, 敢拿自己的投資出來, 冒風險, 支持一個大財團都不支持的立場, 危害自己的廣告收益, 最後成功得到商業利益。 你認為不崇高? 不, 這崇高得很, 拿自己去財產去賭一件對社會有用的事情, 就是崇高,拿同樣的錢去買房地產穩穩賺,才是可恥。

如果成功了,得回商業利益,是這些人應得的獎賞, 因為他們冒的是很高的失敗風險, 而且有眼光, 有勇氣站在其他行家不同的策略上。 別人有能力和敢, 在人家需要時, 雪中送炭給予支援, 最後押中了被回報,把他們再壯大,獎勵願意冒險的人, 日後才有更多人願意冒險。

社會上以勞動賺回自己的薪水, 自食其力, 這個行為本身毫是崇高的,商人做對社會有用的事情, 賺到商業利益, 也一樣是崇高的。 因為他們都是選擇了「互惠」, 幫自己也幫別人, 中華文明則用了二千年去追求一堆不吃飯的聖人, 考上當官, 不僅要修身養性齊家平天下,還要俸祿不高,結果如何?

結果就是產生一大堆貪官, 這就是不切實際, 違反人性道德要求的下場,西方卻認識到, 公平合理的交易,己經夠崇高了。 所以創業投資和天使投資興盛, 願意投資出像 facebook、 google 這種企業,成功賺錢了, 也沒甚人去質疑這些投資者不怎樣崇高, 他們也拿回自己要的回報,而他們最終做了對全人類都有用的事情。

至於華人呢? 崇高的要求底下, 出了一堆房地產投資者, 不僅對人類沒用還在惡化大家的生活。 在崇高的要求底下,出了一堆看似表面光鮮實際卻沒擔當的官僚, 大家都不沾鍋, 科技不研究, 實業不投資, 什麼都不做的人就最崇高。

拿自己的錢出來賭, 然後幫了社會,自食其力然後互惠,這才是人類的生存之道。 台灣人要是愛好那種表面的崇高, 最後會得回的就是一群捐薪水,捐這個捐那個,放任家族裙帶關係以及資產增值,在後面挪取大量利益, 「投資有道」的「崇高人仕」。

不合理的道德要求就只會產生假道學, 做好事拿商業利益, 就是最好的事, 這證明這件事不僅是對社會有利, 而且現實, 可持續是理想和現實的完美結合。這樣也合乎人性, 刺激更多人投身這件事, 既然能賺到錢, 就更不用被上一輩酸這是不懂事,不現實, 更顯得對方的行為, 既不理想, 也不現實。

作者介紹

NPOst 編輯室

NPOst 公益交流站,隸屬社團法人臺灣數位文化協會,為一非營利數位媒體,專責報導臺灣公益社福動態,重視產業交流、公益發展,促進捐款人、政府、社群、企業、弱勢與社福組織之溝通,強化公益組織橫向連結,矢志成為臺灣最大公益交流平臺。另引進國際發展援助與國外組織動向,舉辦實體講座與年會,深入探究議題,激發討論與對話。其姐妹站為「泛傳媒」旗下之泛科學、泛科技、娛樂重擊等專業媒體。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post.tw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