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該如何影響政策?組織必須知道的 25 個政策倡議技巧
近幾週,醫療器材自費上限的議題吵得沸沸揚揚,府院部會、專業人士、民間團體各持意見立場,Fac [&h ... -
化石燃料「便宜」的錯覺——補貼政策看似美事一樁,卻隱藏危機
文/350 臺灣 「再生能源不靠政府補貼根本無法和傳統能源競爭!」 倡議提高再生能源使用比例 [&h ... -
性別愈趨平權、公民行動空間愈開放,有助於提升人民捐款意願/從 2018 世界贈與指標看慈善行為
文/Yi-Chia Chen 英國慈善基金會(Charities Aid Fo [&h ... -
2018 公益部門大事 1(陳文良):通過財團法人法、催生社會團體法,公益大環境陣痛變革之機
2018 年從公益組織的經驗來看,我們看到小額捐款變得更不容易,年金改革讓許多 [&h ... -
賴世哲:「民主需要跨文化與跨部門一起練習,政府也需要 NPO 的陪伴。」/2018 NPOst 年會後報導(桃園市移工參與式計畫)
活動名稱:會長大的好事──公益創新規模化 Scaling Innovation/2018 N [&h ... -
自己的泰拳自己辦!公部門帶頭引入參與式預算,桃園移工的民主小革命/NPOwer 公益行動家 1
編按: 2014 年起,NPOst 每年舉辦年會,不僅成為公益界年度盛事,也讓許多在社會角落 [&h ... -
北市連續 4 年再挺社企,5/23 前受理報名參與遴選
臺北市身為友善社企首都,長年以來持續支持社會企業,市府產業發展局自民國 104 [&h ... -
大量湧入的災害捐款到得了災民手裡嗎?款項運用循公益勸募條例,各界組管理會妥善分配
文/mounter(Ptt 作者) 我是基層社工,我工作生涯中比較衰,2009 年莫拉克颱風 [&h ... -
「國家轉型不能只寄望財團的良心。」立委、觀察家 & 創業家,籲打造有利環境鼓勵社企發展
文/NPOst 特約記者 潘子祁 近年臺灣社會企業發展正夯,卻也有不少人擔憂年 [&h ... -
褚士瑩專欄【阿北私會所】NGO 可以發有機認證,卻不能發護照?政府與 NGO 的界限在哪裡?
編按: NPOst 邀請資深國際 NGO 工作者褚士瑩阿北隔空問診(大誤),回答關於非營利工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