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人性的老年照護服務 —— 長照自費平價化,能創造不一樣可能?(上)
「這個阿公是 94 歲男性,太太是阿美族,所以基本上他簡單的國語、臺語、阿美語都可以溝通。阿 [&h ... -
社工「操極累」—— 前進勞權之路?一切,只是想找回生活
撰文/傅觀、高翠敏 很少人想到,一向被看作是專業助人工作者的社工,其實也是勞工。然而,社工所 [&h ... -
出櫃,不是每個人都有的條件 —— 同婚平權後,看見被雙重社會排除的同志群體
投書/ 顏鈺杰(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學生) 漸漸地,同志議題已經不是那麼禁忌的話題,越來越 [&h ... -
防疫不防心!運用「社會處方」,重建社區互助網
文 / 張以牧、盧明正 臺灣自今年初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發生以來,家暴案件通報數也隨之增加。依據 [&h ... -
為障礙者充權:看見障礙者被消失的性需求
撰文/小杰(讀者投書) 「你這樣真的讓媽媽很失望,媽媽照顧你這麼辛苦了,為什麼你就不能好好聽 [&h ... -
從「Aboutness」,到「Withness」/《因為被需要,所以幸福》書摘
游擊文化於今年 4 月出版《因為被需要,所以幸福:創造工作喜悅的社會企業》一書。作者採訪一家 [&h ... -
不只為了北極熊——當氣候不斷變遷,減碳是口號,更是行動/2020 地球日特刊
文 / 環境資訊中心。NPOst 編輯修訂。 還記得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北極熊開始成為「節能減 [&h ... -
從「口慾」到「保育」:用科技捍衛動物權益/2020 地球日特刊
文 / 環境資訊中心。NPOst 編輯修訂。 全球肆虐的新冠肺炎,病毒的源頭疑似與中國華南海 [&h ... -
亞洲撤資風潮成形!3 種策略,看商業銀行的下一步環保行動
文/350 臺灣 雖然東亞各國與臺灣並未給予太多關注,但 2019 年度人物 Greta T [&h ... -
亞洲學府「撤資」首例,為什麼臺大決定停止投資高碳排產業?
文/臺灣大學學生會永續部 「投資」對於下一代的影響,可能是更完善的物質條件、教育資源,然而,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