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復過程有「牠」陪伴 「狗老師」走入機構療癒人心

圖/取自心輔犬心流幸福研究室臉書粉專

文/劉彥良

狗不僅是人類最好的朋友,還可以是最好的老師?當「狗老師」跑遍全台培養無數「學生」,這段跨越種族的教學關係,能讓人類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台灣心輔犬培育團隊(下稱心輔犬團隊)執行長暨創辦人陳奕君觀察,台灣少有專門的情緒課程,對情緒與社交技巧練習較為缺乏。此外,人的複雜性也令情緒、社交教育增添不少變數,如有些人會面帶笑容暗示不悅,但對特教生與剛接觸情緒教育的學生而言,需要更直接的反饋與頻繁練習。此時受過訓練的心輔犬,便能在情緒教育中,成為人類最好的學習對象。

心輔犬團隊成員走訪各地流浪之家,找出學習能力強、適應力高、較為親人等特質的犬隻,經培訓後,牠們成為能幫助人類學習情緒表達的「狗老師」,這當中產生的意義是雙向的,不僅是狗老師教人處理情緒,也同時在幫助狗老師們,重拾對人的信任、重新適應社會。

「狗老師」開課!教人如何增進社交技巧

狗老師「上課」的方式,如同人類認識新朋友,先由「建立關係」做起,透過叫喚心輔犬的名字,以及手勢的引導互動,讓心輔犬與人建立認識度。接著會透過簡單的肢體接觸,讓心輔犬隔著瑜珈墊在人的腿上踩踏,拉近人犬間的距離。進而在遊戲活動中與心輔犬合作、競爭。狗老師與人互動的過程中,讓人在不知不覺間累積了大量的社交練習。

圖/取自心輔犬心流幸福研究室臉書粉專

陳奕君解釋,「練習」對人而言常是煩躁、無止盡的反覆循環,時間一久容易對學習感到疲倦。但與心輔犬互動,則能讓人在遊戲間達到練習效果。同時心輔犬也比人類有更多耐心。同儕互動或許會因不愉快而產生嫌隙,但心輔犬會一直願意與人互動,進而建立朋友、夥伴的關係。

「心輔犬就像一面鏡子」陳奕君說明,心輔犬只要人對其做出友善的舉動,就會願意接近人類。相對地,當人做出不適宜的舉動,便會發出警戒、不願接近的訊號。人們可從心輔犬的反饋中,學到適宜的社交動作,也看見心輔犬在傳達友善、開心、緊張、憤怒等各種情緒時,可能會發出哪些訊號,進而從「判讀心輔犬情緒」回歸到「覺察自我的情緒反應」,並從心輔犬身上習得表達情緒的做法,延伸以同樣態度與合適的舉動,善待自我與他人。

從「利己」到「利他」,助人建立同理心與自信心

狗老師帶給人們的收穫,不僅在大量練習中得以覺察情緒並增進社交能力,同時也透過關係建立,讓學生得以在練習過程中調整心態,增進自信心與同理心。

陳奕君解釋,心輔犬團隊時常服務特殊、情緒障礙等族群,這些個案也知道自己是長期「被幫助」的對象,因而難有「為自己」改變的動力。但心輔犬能協助他們將學習動機轉移成「幫心輔犬一起運動」、「幫心輔犬適應社會」,當這些服務對象了解自己擁有助人的能力與價值,便能從中建立自信心,也更容易投入於課程之中。

圖/取自心輔犬心流幸福研究室臉書粉專

服務對象在「幫助心輔犬」的過程中,也能在與心輔犬互動下,學會「尊重、不強迫、運用正確方式互動」的親密關係互動原則,了解如何面對他人的協助,進而知道幫助自己的方法,最後了解怎麼幫助別人,一步步養成同理心。

情緒難題不分族群,藉心輔犬讓「情緒教育」普及化

「狗老師」的學生們不僅存在於校園之中,各類庇護機構、安養院都能看見心輔犬的身影。心輔犬團隊近期曾輔導自閉症成年人,協助其控制情緒、改善自傷行為。也會服務深陷老人憂鬱的銀髮族群,以激勵方式讓心輔犬陪伴長者面對生活。

陳奕君表示,心輔犬團隊在進駐社會創新實驗中心期間,曾多次與時任政委唐鳳諮詢,在唐鳳協助下,讓主責心理健康的衛福部與管理動物的農委會看見心輔犬團隊,願意合作舉辦活動、並轉介資源給相關機構,讓更多人得以接受心輔犬的服務。

陳奕君認為,不分年齡與族群,每個人都可能面臨情緒難題。期盼藉由心輔犬團隊的努力,讓社會及教育體制能關注「情緒教育」的重要性,進而改善現行的教育及照護環境,使每一個人得以在紛雜的情緒中,找到同理他人、安放自我的方法。

(核稿編輯:程士華)

作者介紹

NPOst 編輯室

NPOst 公益交流站,隸屬社團法人臺灣數位文化協會,為一非營利數位媒體,專責報導臺灣公益社福動態,重視產業交流、公益發展,促進捐款人、政府、社群、企業、弱勢與社福組織之溝通,強化公益組織橫向連結,矢志成為臺灣最大公益交流平臺。另引進國際發展援助與國外組織動向,舉辦實體講座與年會,深入探究議題,激發討論與對話。其姐妹站為「泛傳媒」旗下之泛科學、泛科技、娛樂重擊等專業媒體。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pos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