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成為解決環境問題的行動者!推動「生態學校」 經驗談
文/特約記者 簡德妍
你聽過生態學校(Eco-Schools)嗎?Eco-Schools是目前全球最具規模的環境教育計畫,鼓勵組成由學生領導的生態行動團隊,透過12項環境途徑的選擇,並透過七大步驟制定生態行動方案,給予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環境:「從問題的探索、發想到解決皆由學生主導,從小培養敏銳覺察環境問題,並付諸實踐的行動力,成為解決環境問題的主要行動者。」
「國際生態學校」是由環境教育基金會(FEE)發起,我國在加入FEE的會員之前,目前是透過與美國環保署、美國國家野生動物協會(NWF)及國內外各方的合作下,建立起「臺美生態學校夥伴計畫」。
臺美生態學校夥伴的認證,依等級分為銅牌、銀牌與最高等級的綠旗,綠旗每兩年就需要更新一次,若在獲得綠旗後的2年內,未提出再認證申請,將會失去綠旗資格,維持綠旗認證,亦需要學校懷抱信念、持續經營。對於有意打造Eco-Schools,卻沒有相關資源的學校來說,「如何跨出第一步」,更是一大難題。
為此,黑松教育基金會於2016年開始推動「黑松綠⁺校園計畫」,和臺灣生態學校教育學會合作,協助將學會內的環境教育相關專業資源和知識導入夥伴學校,陪伴學校透過跨領域的資源,順利發展環境教育。
日前, 黑松教育基金會、臺灣生態學校教育學會、臺灣公民實踐教育學會,以及中華民國能源教育學會等單位合作,7月16日於新北市山佳國小舉辦研討會,分別邀請推動Eco-Schools的第一線教育工作者,以及臺北市國民教育輔導團、桃園市新屋區愛鄉協會等,重視生態教育的民間團體與會,交織所見和專業知識,為探索教育更多可能的路徑,即便活動辦在週末,線上、線下合計仍吸引近百名教育工作者參與,更有參與者不畏時差,跨國遠端連線與會。
生態資源翻轉偏鄉教育 虎山實小做先驅
虎山實小轉型生態學校的案例,可說是Eco-Schools在臺發展的先驅,積極利用校園周遭的生態環境,發展校園特色與推動環境教育,鼓勵孩子主導環境行動,扭轉偏鄉學校的印象,獲得家長們的肯定。
透過「永續食物」、「消耗與廢棄物」、「能源」三種途徑的努力,虎山實小已於2020年取得第三面綠旗,與永久綠旗學校,只剩一旗之差。
虎山實小校長林勇成表示,校園周圍沒有社區,每年級的學生數也不多,這些是弱點、挑戰,但也是學校的特色,把學校週邊的資源,包括寬闊的土地和特色課程涵蓋起來,透過友善環境、Eco-Schools的理念,整合民間的力量 ,讓臺灣的教育成果分享給世界看到。
「讓地方特色交織碰撞,它所展現出來的內涵,就會很不一樣。」──桃園霄裡國小校長古艷麗
「透過發展生態學校的系統,用「ECO」帶著孩子走出偏鄉。」──桃園市社子國小校長賴美娟)
霄裡國小自2017年加入黑松綠⁺校園計畫,黑松教育基金會提供環境教育專家的資源,陪伴學校盤點校園周遭的埤塘、客家文化等特質,做為多元學習的主題,規劃在地文化課程,從「永續食物」、「健康生活」、「學校棲地」三途徑的實踐,耗費四年的努力耕耘後,在去年底獲得第一面臺美生態學校綠旗認證。
同為黑松綠⁺校園計畫的夥伴學校,桃園市社子國小校長賴美娟表示,該校已獲得兩面綠旗認證,投入發展地方特色的校本四庄課程,讓孩子就近透過在地特色和社區資源,了解客家文史生態和稻米在地產業進一步進行跨域創新探究和實踐環保行動,達成「永續食物」的認證途徑。
除了米倉特色,社子國小辦理自行車專題講座,以自行車做為交通工具,實地踏查關心在地沿海的藻礁生態,實踐零廢棄無染的環保行動。社子國小也制定涵蓋全年級的香草校本課程,讓孩子從認識草本植物到自製相關文創商品以及專題研究,期許每位孩子都能在課程中創造更多潛能並找到自信。
黑松教育基金會表示,「綠旗」是臺美生態學校計畫中的最高榮譽,學校需要達成至少3項環境途徑,所有的環境行動都由孩子主導,並強調社區的參與;當生態行動方案融入課程,學校與社區緊密連結,讓校園周遭環境變得更好,學校才能在永續發展的路上,走得更加穩健。
環境教育 最能喚起孩子本真好奇心
黑松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張斌堂於活動中分享,小時候總是被自然環境吸引,看到池塘就會好奇的下水探索,常常忘了上課鐘聲的存在,長大後回憶起這段往事,發現對環境的好奇心能讓孩子主動學習, 也因此更覺得應該要透過環境教育,找回孩子對環境的感知,讓孩子在臺灣這片土地更健康、更快樂的成長!
為推廣環境教育,黑松教育基金會推行三大計畫,「黑松愛地兒環境提案競賽」是以班級為單位,鼓勵老師帶著孩子運用以設計思考為主軸的愛地兒5步驟,從探索環境問題、發想創意點子後,最終實踐環境行動;接著是「黑松綠⁺校園計畫」,透過Eco-Schools的模式讓學生自主成立生態行動團隊,並引入專家、社區資源協助孩子執行行動方案。而「黑松尋。耕課程計畫」,則是鼓勵學校結合對土地的關懷、家鄉特色,設計校本課程,讓課程能永續的推動。
「黑松愛地兒環境提案競賽」在2021年底獲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的「未來教育臺灣100」獎項,獲選為全臺最具創新及影響力的教育專案,透過愛地兒競賽,老師可帶著孩子透過主題式的教學來探索環境問題。
黑松教育基金會指出,環境問題的解決,通常會橫跨自然、社會、綜合等不同科目,孩子在未來所要面對的問題亦不會分科出現,而這樣「跨領域」的教學,才能培育孩子面對未來的能力,並能成為解決環境問題的主要行動者。臺灣擁有豐沛的生態環境,導入Eco-Schools生態學校的模式,也許可以是翻轉偏鄉教育的參考方向之一,特別是以孩子為主體的環境行動教育,不僅能培養孩子成為解決環境問題的主要行動者,更可以為臺灣,甚至是全球環境的永續,種下充滿希望的種子。
(核稿編輯:程士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