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極權政體之下 一段慈善及社會創新變質的故事
文/劉彥良 公益組織能否順利發展,與「公民社會」的健全程度。當有意改善社會的組織,受到極權政 [&h ... -
【捐款人想什麼】磊山保經李佳蓉:組織有值得尊敬的文化、可長遠運作的系統,我才會投入資金
2 年來,NPOst 的【捐款人想什麼?】每月訪問 4-6 位公益捐款人,嘗試累積質性的調查 [&h ... -
《大誌》:幫助街友的一份雜誌?/《社企是門好生意?》書摘
編按: 時報出版於今(2018)年 11 月出版 《社企是門好生意?社會企業的批判與反思》一 [&h ... -
最便利的行善、最在地的支持,7-ELEVEN 攜手公益團體主動出擊
據點齊全、服務多元的便利商店無疑是臺灣民眾再熟悉不過的消費場域,在這裡,不只可 [&h ... -
褚士瑩:社會企業並不是解決社會問題的萬靈丹,社會參與最重要的是「態度」/《社企是門好生意?》推薦序
編按: 時報出版於今(2018)年 11 月出版 《社企是門好生意?社會企業的批判與反思》一 [&h ... -
【阿北私會所】公益募款餐會上可以喝酒嗎?個人價值觀與社會常識如何取捨?
編按: NPOst 邀請資深國際 NGO 工作者褚士瑩阿北,每週隔空問診(大誤),回答關於非 [&h ... -
【阿北望遠鏡】「做公益的人道德標準都很高、各方思想都進步」,是不合理的期待
編按: 由專業國際 NGO 工作者褚士瑩坐鎮回答各種 NPO/NGO 相關提問的專欄【阿北私 [&h ... -
【評論】蔣月惠與她的羅騰園,為什麼值得一個機會?
這幾天最熱門的新聞,大概就是屏東議員蔣月惠抗爭咬警、道歉痛哭,原本被媒體塑造成 [&h ... -
【捐款人想什麼?】「不喜歡好大喜功的組織」、「NGO 必須培養人才」、「不吃不喝做公益不合理」
編按: 過去 2 年,新政府上臺廢止了《紅十字法》、伊甸基金會爆出與復康巴士司機的勞資爭議、 [&h ... -
這是動蕩的時代,也是說故事的時代(上):「好故事」成為一盞明燈,指引改革之路
作者/Ella Saltmarshe 譯者/金建寧 對於不同領域,我們需要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