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專題

評論:為何身障者不愛「勵志故事」?

身障者走上了舞台,要說什麼?要演什麼?決定權在身障者自身,不能說社會物化你而身障者也自甘被物化,卻要責怪給你舞台的人用社會期待綑綁你。我覺得走不出這個死胡同,是身障者在獨立思考的判斷上自我選擇被綑綁了。我可以說:請不要把我拿來做激勵人心的勵志故事,但我不能說:你們不要再拿所有身障者的成功範例來做勵志故事了。

新聞:難道從事社會運動的女人,就不能擁有一個家庭嗎?新書《伏流潛行》道出工運女將艱辛路

《伏流潛行:女性社運工作者練功手記》是由三位長期從事工人運動的女性──張育華、王芳萍、拔耐‧茹妮老王所著,書中收錄了三人從事工運的故事以及心路歷程,其中不乏身為女性背負的家庭困境和婚姻的包袱。她們將自己多年對社會結構的觀察,以及貼近社會底層、反抗霸權的經驗化為文字,希望這些經驗能化為公共資產,讓工人前輩打拼的故事能繼續流傳下去。

新聞:歷史總只是紀載男性的成功故事──簡扶育《女史無國界》系列照片,紀載勤奮女性身影

在中國歷史上,功績輝煌、留名青史的人都是以男性居多。傳統女性被要求打扮得體、勤儉持家,在職場上的成就較不被看重。這種觀念到現在還存留在一些受中國文化影響的國家。資深攝影記者簡扶育特別針對台灣、日本、韓國,拍攝《女史無國界》系列照片,用紀實的影像記錄職場上的女性,讓女人對社會的貢獻不被男性的光芒掩埋。

國際:巴西雇主對家傭的敵意與種族歧視

上週起,推特帳戶@aminhaempregada(我的女傭)開始轉發巴西一些家庭傭工雇主的驚人言辭,並充滿敵意和種族主義的推文。這個葡語推特帳號使人得以一窺存在於巴西社會中,特別是在對待家庭傭工態度上的社會偏見、種族主義和同情心匱乏。該帳號已得到近一萬人關注。

新聞:不募款!賣鳳梨酥與手工藝品籌經費,高雄大學生陳建宏創立阿蓮數學讀書會

有感於城鄉差距嚴重、鄉村軟硬體設備的不足,擔任台南二中數學兼任老師的陳建宏於2004年創立了高雄市數學讀書會,致力於青少年數學教育,並加強學習輔導以及生活照顧。透過課後輔導、遊戲和營隊活動,增進青少年的人際互動以及學習動機,讓他們在課業之外,生活技能上也有顯著的成長和進步。

專欄:教導小朋友之前,先幫家長上英文課!博幼基金會在尖石、五峰的課輔策略

5年前(2006年)當博幼基金會與「TVBS關懷台灣文教基金會」合作準備到新竹縣的山地部落尖石鄉與五峰鄉執行課業輔導方案時,所有的訊息都告訴我們這是一項艱鉅的任務。博幼基金會將辦公室設在尖石與五峰,同時採取一些策略來執行課業輔導,讓課業輔導可以發揮成效。

評論:給「為臺灣而教」(Teach for Taiwan)的幾點建議

一開始會對 Teach for Taiwan(以下以TFT稱之)有興趣,是因為從發起人的演講與其官網中,我感受到滿滿的熱情,我認為這份熱情源自於他們想達成一個目標、追求一種成就感或榮譽的渴望,令人熱血沸騰。然而,這份激情也勾起我埋藏在心中已久的疑惑:如 Teach for Taiwan 這類協助偏遠地區兒童的教育服務,究竟是滿足被協助方的需求,或者是滿足自己追求成就的虛榮?我想這是值得深思且必須謹慎看待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