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專題

余孟勳專欄/《25元的奇蹟》書評-你的25元,他的奇蹟

成立在2005年的Kiva巧妙地結合了微型信貸(Microfinance)及群眾募資(Crowdfunding)的概念,運用網路的便利性和滲透力,以故事敘述的方式將在世界不同角落的貸款供給及需求個人連結起來,有效率地處理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本書作者探訪世界各地的貸款人,在不讓對方知道自己正是其借款人的情形下,以原本描繪浮華世界的生花妙筆刻畫世界底層的真實樣貌,陳述Kiva所帶來的故事。

新聞:桃園愛鄰舍與陪讀班,陪伴青少年讀書長大

有感於台灣社會青少年問題與日俱增,犯罪年齡層下降至國中、國小孩童,來自學校教育以及原生家庭的問題層出不窮,林雄堅牧師創立桃園縣愛鄰舍協會以及陪讀班,除了照顧孩子們的生活之外,也為他們補習上課,透過遊戲互動讓他們了解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模式,不僅端正他們的人格,也培養他們成為未來國家領袖。

新聞:蘆洲少年福利服務中心有攀岩場地、KTV、烹飪室等活動空間,給予間輟少年關懷與協助

帶著靦腆的笑容,緊張害羞地說著自己的故事,阿倫今年十六歲,是一名間輟生。國二開始不喜歡去上課,後來又跟著廟會出陣,漸漸很少去學校。國中肄業的他在外工作之後,面對社會的壓力,有了重新復學的想法。在間輟期間,幫助他最多的是蘆洲少年福利服務中心的社工珮珮,傾聽他的心事並給予鼓勵和支持。蘆洲少年福利服務中心設有許多開放設施,提供青少年紓解其課業與生活壓力的活動空間,社工也會進行外展服務,接觸離家、遊蕩街頭的青少年,了解他們的處境並給予適當關懷與協助。

短訊:中華民國無障礙科技發展協會積極招募「文字稿二次校對」的夥伴!

中華民國無障礙科技發展協會積極招募「文字稿二次校對」的夥伴,主要協助將團隊成員的成品更加完整,除了再次確認某些不容易聽清楚的段落是否謄打正確外,透過錯別字的回饋,你將能幫助輸入中文字常有同音異字困擾的視覺障礙者,一次比一次做的更好!

評論:「下診斷、貼標籤」―精神科醫師介入社會之責任

我們經常會倒果為因,將只是用來描述現象的診斷,視為個案致病的根源,因此常會聽到「他今天會變成這樣,就是因為憂鬱症」的說法,讓診斷成為了定調答案的「標籤」,而讓我們忽略了應該仔細檢視真正造成一個人致病的生理、心理、社會因素。這個成為了答案的標籤因為貼在個案身上,也就讓個案承受了全部的責任,彷彿我們的探尋挖掘便告一段落,而遺漏了可能存在的其他答案。在這樣找尋答案的慣性下,我們可以輕鬆地以疾病之名,將加諸於一個人身上的社會之惡,加以隱藏或視而不見,我們都成為了共犯,而社會之惡將會繼續造成更多人的苦痛。

專欄:創造身障者與民眾共處的空間,架起相互理解的橋樑

我們很好奇,一般民眾也有其他運動設施可以使用,為甚麼要來這裡?原來這裡有兩個很重要的誘因,第一個誘因是,裡面的設備真的很好;第二個誘因是,這裡的費用比其他單位便宜,所以一般民眾願意來。如此,身心障礙者就有機會跟一般民眾接觸了。

專欄:視障琴手許哲誠,從谷底再次爬起來的故事

2006年許哲誠從奧地利返回台灣,心情卻跌入谷底,與出國前的意氣風發形成強烈對比。他封閉自己,長達兩年時間幾乎足不出戶,原因在於他「沒畢業」。返台後,許哲誠身心俱疲,對前途感到一片茫然,他學業不成功,辜負很多贊助單位(慈濟、扶輪社、行天宮)的託付;家人也很洩氣,「為什麼這小小的關卡都撐不下去?」

專欄:設計一場閱讀體驗活動,讓我與視障朋友一起重溫台南老家回憶

過去兩年,我負責的「生活EYE美學」閱讀推廣體驗活動,每一個場次都必須根據當年度選書主題,從台灣各個角落尋找合適的地點來舉行。這項活動結合了「作家說書」和「情境體驗」兩件事情,請哪位作家來分享哪一本書、哪個地方有跟這本書情境相似的體驗、體驗有不有趣、交通方不方便、尤其是會不會花太多錢……等等,一個挨著一個的問題,牽一髮就動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