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在威脅、內部歧異與路線差異,臺灣社福運動的挑戰與未竟之業/《臺灣社會福利運動與政策效應》書摘
編按: 巨流圖書於今年(2018)10 月出版《臺灣社會福利運動與政...
編按: 巨流圖書於今年(2018)10 月出版《臺灣社會福利運動與政...
編按: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創辦人、整形外科權威羅慧夫(Dr. Samu...
承上篇:亞斯星球人 V.S. 神經人(上):亞斯伯格人也有情緒,只是...
文/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自國中被確診以來,我從不諱言...
編按: 臺北市政府自民國 78 年起成立小型復康巴士,以計程車費率之...
承上篇:他們只是生病,不是犯人/規訓管制中的精障幽谷(...
「康復之家」(以下簡稱「康家」)指的是住宿型的社區復健...
科技是否能增進聾人和聽人的溝通呢?g0v 零時政府 於...
文/KH 直立人(相對於輪椅族的可站立行動者)把肉片下...
本社企與報導由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107 年度臺北市社會企業推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