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復康巴士成為下一個普悠瑪與蝶戀花!」北高伊甸駕駛的長期抗戰,不只是勞資爭議

圖/Marcelo Leal @ unsplash

編按:

臺北市政府自民國 78 年起成立小型復康巴士,以計程車費率之 1/3 的費用提供身障者行動、就醫等接送服務。其中由伊甸基金會所承接之北市復康巴士,因駕駛長年過勞低薪且協商未果,遂迫於今年 5 月14 日發動臺灣社福界史上第一場罷工。

而同樣由高市委辦、伊甸基金會承接的高雄復康巴士,其駕駛們正遭遇同樣的困境,薪資所得過低、工時過長、休息時間破碎,每日必須超時加班才能勉強獲得 26000-27000 元的薪資。

本篇由數月以來陪伴高雄伊甸復康巴士駕駛爭取合理勞動條件的橘冰月所寫,指出此長達逾 3 年的復康巴士抗爭,表面上看似是勞資爭議,背後其實是更深層的公共服務議題,而其中繁雜的制度性問題當如何解決?

另一方面,伊甸基金會將於下週(11/12-15)在臺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票價高達 7500 元的「2018 長者及身心障礙者交通與運輸服務國際大會」,主題為「人人自由行:無障礙交通連結全世界」,邀請海內外相關工作者齊聚探討社會共善的運輸服務。伊甸自詡擁有專業的無障礙運輸服務經驗,然而處於勞動權益泥濘中的駕駛們既是這項服務不可或缺的工作者,究竟如何達到「社群共善」,其中各方利害關係人的權益與尊嚴不容忽視。

 

普悠瑪出軌意外震驚國人,除了接連看見臺鐵高層漏洞百出的連篇謊言,還暴露了臺鐵組織內部管理制度嚴重失靈,以及基層的司機駕駛們普遍面臨超時工作的種種問題。而不久前,因過勞超時工作使遊覽車翻覆、造成大量死亡的蝶戀花事件也還記憶猶新,無獨有偶,作為每天服務眾多身心障礙者、平日往返於阡陌之中的復康巴士司機們,其實也正遭遇極其相似的困境。

2018 年 10 月 21 日,臺鐵普悠瑪自強號在蘇澳新馬車站前出軌,造成 18 人死亡,215 人輕重傷。示意圖/@ Wikimedia Commons

雙北與高雄司機面臨同樣困境

今年 5 月,因低薪與長期遭積欠加班費等勞動爭議長年協商未果,致使服務於臺北市的復康巴士司機們於伊甸基金會總會門口舉辦記者會,對外宣告將於 107 年 5 月 14 日起發動罷工。由於這是臺灣社會福利產業有史以來的第一場罷工,一度也引起人們關注和媒體報導。(參考:臺灣社福界第一場罷工:低薪過勞挺身障,復康巴士司機爭勞權

然而縱使在罷工現場,伊甸社會事業處王昭恕處長受訪時依然不斷強調一切合法,甚至還數度提及復康巴士司機的工作內容「像娃娃車司機一樣輕鬆」,只要接送身心障礙者上下車而已,試圖緩解媒體對勞資爭議的報導。

薪資所得過低工時過長,其實早已是臺北伊甸復康巴士司機罷工爭議後,最受關注的爭議焦點,其關注重點包括伊甸基金會究竟有無違反《勞動基準法》,並試圖進一步檢視政府的委辦經費是否充足。(參考:伊甸復康巴士爭議懶人包 & 回覆整理

然而,經過追查,今年度臺北伊甸復康巴士的罷工爭議並非特例,早在 2016 年,獨立記者周孟謙就曾以新北復康巴士司機的勞動處境為題,接連發出多篇詳細報導,明確直指伊甸基金會有剝削復康巴士司機之嫌。(參考:NPOst 特輯/復康巴士抗爭

107 年 6 月,當我詢問高雄伊甸的復康巴士司機後,赫然發現高雄的司機也正面臨與雙北司機們相同的過勞與低薪問題:長期以來,過低的底薪迫使高雄伊甸復康司機普遍每月必須加班時數達 40 多小時,薪資才能勉強達到 26,000-27,000 元。

換言之,從新北到臺北再到高雄,承辦各縣市復康巴士業務的伊甸基金會都與復康巴士司機陸續發生類似的勞資爭議,顯見眼前的問題除了伊甸基金會內部管理的失當與違法,也反映出復康巴士作為身心障礙福利服務,存在著某種過往被忽略的制度性問題。

圖/Zulmaury Saavedra @ unsplash

掌權的各方互踢皮球,承辦單位手段卑劣

這半年來,我先是陪同近 20 多位高雄復康巴士司機至議員服務處陳情,以及至勞工局申請未發加班費的勞資協調。同時,也與司機們一同依序檢視政府委託契約,至少發現下列幾點問題。

首先,若以高雄市為例,身心障礙復康巴士的營運資金是由高市社會局負責編列,接著是由交通局進行委託外包業務和評鑑管理,最後再由民間單位競標與承接。不過,這樣的三角關係卻也時常在發生相關爭議時,特別是當爭議內容可能同時涉及社會局編列的營運資金、交通局擬定的委託契約,以及民間單位的內部管理時,面臨各單位之間彼此推諉卸責,無人願意出面處理並面對問題癥結,從而陷入基層求助無門,主管機關不斷互踢皮球的窘境。

再者,逐一比對新北、臺北及高雄復康巴士業務的標案內容,復康巴士司機之所以面臨低薪與過勞困境,最主要的原因不外乎交通局委辦復康巴士的契約內容中,通常只會敘明標案資金、營運績效(如趟次數)及相關法規等,往往缺乏對於復康巴士司機的薪資與工時保障,而這也給了承接委託的民間單位有了上下其手的空間。

圖/復康巴士企業工會臉書

因此,不論是新北、臺北或高雄的伊甸復康巴士司機,我們都可以從他們的薪資單上發現,伊甸基金會依據各縣市的標案內容,分別設計了一套符合勞基法底線,但實際上過低的底薪,迫使復康巴士司機必須持續不斷透過連續加班,而且必須維持在每月加班工時的上限,才能稍微提高薪資所得。

此外,我們也可以看到,在新北和臺北的伊甸復康巴士司機發生勞資爭議後,伊甸基金會作為社會福利服務組織,往往不是與基層進行理性對談,進而透過司機的群眾力量對政府進行制度改革倡議,反而是採取斷尾求生法,放棄繼續承接復康巴士,一方面合法大量解僱司機造成發起抗爭者集體失業,一方面也得以迅速弭平勞資爭議的火種,不致影響組織形象,同時亦用來警示其他縣市(如高雄)試圖發動勞資爭議的復康司機,作為打壓基層勞工團結的卑劣手段。

另一方面,伊甸基金會在勞資爭議發生後就放棄繼續承接標案,某種程度也間接造成政府單位得以不用全盤檢討相關委託標案的內容,從而讓許多制度性的問題癥結繼續延續,全然無助於復康巴士服務品質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背棄了民間社會福利服務組織所倡議的精神。

圖/Joshua Brown @ unsplash

我們還能容忍幾次悲劇?

政府委託經費不足,或許是伊甸復康巴士這一連串勞資爭議的問題起源,但這並不代表民間社會福利服務組織得以合理剝削基層。再者,政府部門也不應只把問題定調為個別的勞資爭議,而不對制度進行改革。

這半年來,我一路看著高雄伊甸復康巴士發生爭議後,多位司機不斷透過各種管道和平臺試圖與資方協調並釐清問題,但伊甸基金會始終不願與司機展開平等的理性對談,而高雄市政府交通局迄今仍不願意承諾在委託契約內容內,明文保障復康巴士司機的薪資底薪與工時。

在與高雄市府溝通的過程中,我甚至曾聽聞某位復康巴士的業務承辦人脫口說出:「如果覺得這樣的工作條件和待遇不好,可以不要做啊!」此外,對於伊甸基金會復康巴士從北到南接連爆發的勞資爭議,中央部會和地方主管機關首長也始終視若無睹,未有任何作為。

圖/Daniel Lerman @ unsplash

對此,望著對弱勢充滿關懷,家底雄厚卻對司機們苛刻無比的伊甸基金會,還有這群對復康巴士司機勞動處境麻木不仁、今天公祭明天就忘記傷害的政府官員,或許渺小的我們現在唯一能做的,不是期待我國的身心障礙福利服務會越來越好,而是默默祈禱復康巴士司機過勞超時導致翻覆的傷亡意外,永遠不要發生在任何人身上。


了解更多復康巴士抗爭始末:

捐款人 & 企業,你願意成為公益組織的重要關係人嗎?/伊甸復康巴士爭議懶人包 & 回覆整理

臺灣社福界第一場罷工:低薪過勞挺身障,復康巴士司機爭勞權

在慈善巨塔前,放下一塊敲門磚/伊甸復康巴士爭議(終)

掙扎於貧窮線上的助人工作者/伊甸復康巴士爭議採訪後記

血汗社福──伊甸基金會復康巴士勞資爭議案

作者介紹

橘冰月

熱愛組裝鋼彈模型,深信機器人只要是紅色,頭上有角,就會有 3 倍的性能。畢業於朝陽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就讀研究所時,因曾親身體現臺、政社工教授對於科大社工的口誅筆伐,因而立志在社會工作專業發展的論述戰場以被壓迫者的姿態寫債寫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