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斯星球人 V.S. 神經人(上):亞斯伯格人也有情緒,只是「接線都搭錯了!」

 

文/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自國中被確診以來,我從不諱言自身有亞斯伯格症,每當涉及障礙揭露的時刻,我總是信心滿滿且誠實以對。「我有亞斯伯格,這屬於自閉症的一種」通常是我的開場,「你看起來一點都不像自閉症啊!」則是我最常獲得的答覆。

對於「亞斯伯格」應該是什麼樣子,顯然他們心中有一套自己的標準與想法。這些標準多半來自於媒體對於亞斯伯格症的論述,也有一部分可能來自於他們接觸過的特教書籍。透過這些資訊,人們拼湊出一套他們心中對於「亞症患者」的想像,卻可能和現實情況相差甚大。

不只一次,年少的我必須和拿著《亞斯伯格症》的母親爭論(幾年後換成了《亞斯伯格症進階手冊》),討論書中的敘述與我自身現實感受的落差。

──摘自蕭上晏〈我不是你以為的那種亞斯──談 ASD 的標籤化現象

我曾與幾位成人亞斯伯格症候群(Asperger syndrome,AS)相處,多以女性為主(男性或許在社會期待之下,較不被允許尋求諮商),有長期的(2 年多)也有短期的(幾次而已)。成人後的她們正尋求穩定關係、為人際關係苦惱,所以主動前來諮商。起初我照書比對,最後,回到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溝通。

「你看起來一點都不像亞斯啊!」我也曾說過這樣的話,卻發現我們不應該從「泛自閉」的字面意義來解釋亞斯,亞斯(以下以 AS 簡稱)有一套對世界、對人事物的理解規則,共事或淺交也許覺察不出差異,但若進一步合作與深交,就會發現彼此是 2 個不同世界,呃,我會說,是來自 2 個不同星球。

圖/David Menidrey @ unsplash

非 AS 的一般人被稱為「神經人」,這個稱呼來自《與亞斯伯格症快樂共處》這本書,作者 Michael John Carley 4 歲的兒子被診斷出 AS 後,36 歲的他也得到了同樣診斷,並經歷了從抗拒到接受的漫長過程,書中最受用的是,作者提出了具體實用的 AS 生活指南

書中對 AS 最貼切的形容,是一位 5 歲的小男孩說的:「我的問題,是這些接線都搭錯了。」他指的是 AS 情緒神經線都搭錯了,雖然有情緒,卻無法辨識,一種存而無法論的狀態,因而 AS 在解釋事情或處理人際關係時,只能用「認知」(而非感受)來解釋,同時卻又被無以名狀的情緒所影響。

我從經驗歸結 AS 與神經人來自 2 個不同星球,彼此腦部的作業系統不同,同一件事的解釋互不相容,很容易彼此誤會,尤其是複雜多變的人際互動,最後這 2 個星球的人可能互不往來。

來自亞斯星球的人,與非亞斯星球的神經人,若不能彼此理解相處,可能最後互不往來。圖/Greg Rakozy @ unsplash

AS 是一種「醫學症狀」,主要來自遺傳,AS 以認知行事,有情緒但無法使用;AS 在個人身上則是「一組特質」,包括他如何理解世界,他過去的經驗如何影響他現在的敘事,每個人皆不同。

成人後的 AS,可能在成長中經歷了痛苦的同儕壓力,或靠自己拚命努力,學會了模仿社會上的其他人,從而抵銷了之前曾經出現過的某些特質(她們幾乎都能直視對方的眼睛;社交上不談自己,只傾聽對方;以運動習慣克服感覺統合問題)。每個 AS 的光譜位置、成長背景、性格、被情緒影響的程度及社會化的差異,最終發展出「個人化的 AS」。

我所談過的那幾位,她們有些共同特質,然性格、行事風格與人際互動卻又如此不同,她們不是我以為的那種 AS,她們就只是「有 AS 特質的她們」。

圖/Andrew Neel @ unsplash

與「亞斯星球人」如何相處?從認識亞斯開始

底下列舉 AS 的共同特質,包括這些 AS 特質如何理解世界及人際,並與神經人常有的反應做比對,這是以我神經人的觀點予以彙整的,我的經驗如同翻譯的位置──翻譯不是絕對,實際溝通上還是會有個別差異。

1. 亞斯人的人際溝通:對事不對人、就「字面上的意義」行事

(1)就事論事

亞斯人的世界裡,人與事完全分開。例如問起:「我煮的菜好不好吃?」AS 可能回答:「不好吃。」因為 AS 就事實回答,而無法顧及「我,也就是煮菜的這個人,勞動辛苦的過程與分享給對方的心意等感受」。

神經人的社會化回答可能是:「還不錯,可惜鹹了點。」、「這菜你一定花了很多時間吧,味道很接近了,如果不要那麼鹹的話會更好。」這些話看似較冗長,是為了照顧對方的感受。

圖/Alyson McPhee @ unsplash

(2)僅能遵守「字面上的意義」

AS 無法辨識非語言線索(如肢體語言),他們僅能參照語言本身的「字面意義」去做,客觀且具體。

例如當聽到:「你最好是這樣。」神經人聽了後,會暗地參照語氣地想:「他的意思應該是『我最好不要這樣做,這樣做就觸犯他的忌諱了。』」AS 則會「真的去做」,心想:「我已經做好你說的了。咦,你不是說『最好這樣做』嗎?照你的話做為何你還生氣?」

神經人能根據情緒、眼神、語調、肢體動作等非語言線索來詮釋、理解一句話的意思,神經人的世界中,溝通是多方向且多變的,甚至完全扭轉原來的字面意義。但 AS 不然,即使是現代社群溝通工具「Line」常使用的情緒貼圖,也常令 AS 傷腦筋、不解其意。對 AS 而言,思緒的整理要使用文字表達,訊息來源要單一,才是易用的工具。

圖/Yura Fresh @ unsplash

2. 亞斯也有情緒,但不善運用

(1)亞斯當然也有情緒

說 AS 沒有情緒是錯誤、是迷思,這來自於他們不太表達情緒的印象歸納。人都是有情緒的,他們在衝突當下也會被情緒傳染(例如,你對他生氣,他也會反擊),差別在 AS 不太能辨識與運用情緒系統

雖然 AS 也能知道「喜怒哀樂」等大方向的情緒表達,然而,實際上,人的情緒太多變了,大原則的分類常無法運用在現實生活。對 AS 來說,許多細緻的情緒當下難以辨識,它以無以名狀的姿態存在,於是往往「不知道自己怎麼了」的 AS 會選擇「忽略」或「壓抑」那些難以體察的情緒。

等到情緒無法忽略也壓不住時,當下的激動可能會讓 AS 這樣表現──

A. 哭:通常是聯想到過去自己所遭遇的負面經驗,「怎麼又來了?」。
B. 生氣:壓抑不說、選擇逃走,或氣炸不留情面反擊,之後要很久才平復。
C. 僵住:不知所措,不懂對方要表達什麼。
D. 恐慌:不知道自己怎麼了,但感到巨大威脅,無助及害怕。

AS 的處理方式有時候是躲起來,等情緒風暴過去,有的會直接「行為化」,用實際的行動來消化情緒,例如,寂寞時找網友聊天,即使平常他可能並不喜歡網路交友;恐慌時找人陪在旁邊,不做什麼也沒關係,等待情緒風暴過去,但很有可能他終究還是不知道自己怎麼了,又會對這樣的依賴產生疑惑。

圖/Benjamin Davies @ unsplash

(2)亞斯人用「認知」拆解「情緒」

神經人的「情緒」是一種主觀的表現,「認知」能力則會拿來解釋情緒,而後採取行動。以買商品為例,神經人會說:「我喜歡這個業務員,我有需要都盡量找他,因為他跟我講電話時很有禮貌,會為客戶著想,即使不買也沒關係。」其中,「喜歡」是種情緒感受,神經人用感受來行動,再用「認知能力」來尋找因素、解釋自己為什麼喜歡,而「理性」則決定了他日後會繼續找這業務員買單。

AS 則無法辨識情緒,但他們的邏輯推理很強(認知力強就像是種能力補償),所以如果他也經常向此業務員購買,他只會用他的認知來解釋:「因為他的『商品價格便宜又實用』,所以我有需要都盡量找他,所以我(應該是)喜歡這個業務員。」他會用事實認知來行動,再來猜測感受。情緒線索並非在當下不能用,只是「喜歡」是事後解釋的,感受是推理而知的,他的行動選擇(常找特定業務買單)並非是併用感受得來的結果。

Photo by Ricardo Mancía on Unsplash

上述例子是中立的生活事件,如果是負向情緒來襲,AS 的情緒要能被解釋他才能釋然,否則會卡很久,直到情緒疲態消退。例如當「對方討厭他」時,他無法藉由所引發的情緒摸索出原因,也難以想像發生什麼事,此時若有朋友告訴他:「對方在嫉妒啦!」他得到這樣的解釋,想通後情緒就會放下。

AS 的情緒要事後才能想通,由某種解釋替代情緒,因此 3 天前的情緒,可能 3 天後才能想通。AS 雖然由解釋補償情緒的理解,但不會進入情緒回饋的修正歷程。

例如,神經人會覺察到「負面情緒影響我的工作表現」,下一次就想辦法處理情緒;但 AS 到了「下一次」,也不知道如何對情緒做處理(或不知道為何要處理)。

圖/Nathaniel Flowers @ unsplash

3. 亞斯成人狀態的校正

18 歲以下的 AS 在校人際關係普遍較差,這是因為學生時代友情相對單純,若人際經營技巧不佳,會很明顯。且若高智力的 AS 在校成績名列前茅,受成績迷思影響,同學們容易眾星拱月,仍能有一定的人際友誼,比較不容易發現 AS 特質。

AS 特質不見得會有生活上的問題,且若經社會化與模仿,普遍來說,成人 AS 的人際相處也還行。然而,AS 出社會後最主要的困難在於「職場」與「感情」。工作內容不是問題,但同事關係需要哈拉、寒暄與合作,若選擇作業員或會計等鮮少與人接觸的工作或許好一些,若從事服務業則很快出現狀況;而婚戀關係涉及依賴另一半與互相照顧,若 AS 無法回應伴侶的情感,常令對方深感挫折而退出關係。

現任臺北市長柯文哲是 AS,然僅代表他個人,不是所有 AS 都這樣發展。由於他是醫生,有著高專業、高權威與高收入的社會光環,使得多數人只是覺得他「怪」而已;若是 AS 沒有穩定的工作,人際表現又怪,就會被冠上負面的社會標籤(如危險份子),這些汙名及排擠會讓 AS 憂鬱無助,衍生被孤立的危機。這些外在因素不能不考慮,否則成人 AS 很容易被他自己及社會忽略 AS 的特質,並產生溝通障礙。

現任臺北市長柯文哲是典型的高智商 AS。圖/@ Wikimedia Commons

4. 亞斯在神經人世界的生活方式

懂得運用情緒的神經人,其人際世界是多方向且多變的,而 AS 難以接受模糊、抽象、多重意義等非具體的溝通交往方式,因此他們很需要「固定不變的方式」來讓自己安心,一般有「規則」與「城堡」2 大模式。

(1)規則模式

AS 需要建立可解釋事件的規則,並找尋具體可行的問題解決方式。對人對事都一樣,每個項目都有不同條款,但都需要規則。

(2)城堡模式

是 AS 熟悉、安心的喘息之地,有歸屬感,當不能理解他人或不被理解時,要躲在有安全感的物理空間裡。「情緒」是不可知的異世界,直覺上會迴避、不談、忽視,不得不碰時,AS 更需要常回到自我保護的城堡以恢復能量。


接下篇:亞斯星球人 V.S. 神經人(下):社會工作如何協助亞斯人認識自我?


作者

林仁廷

現為諮商心理師,工作迄今 15 年,曾任部隊心輔官、監獄治療師、諮商機構心理師,目前服務社區駐點、社福機構、青少年暨大專生、特教生,服務年齡從幼稚園到 70 多歲都有。

心理學碩士畢業,主修社會心理學,論文寫男性的尋愛過程。2 個孩子的爸,興趣是閱讀、烹飪、作家事、旅行、繪圖、攝影、社會觀察與寫小說。


延伸閱讀:

「疾病」只是精神醫學的分類,不是人生的分類/我與我的獨特之處(上)

只要能建立溝通渠道,人生就算偏離主流也無妨/我與我的獨特之處(下)

自閉症關懷日,震撼影片一窺患者世界

NPOst 編輯室

NPOst 公益交流站,隸屬社團法人臺灣數位文化協會,為一非營利數位媒體,專責報導臺灣公益社福動態,重視產業交流、公益發展,促進捐款人、政府、社群、企業、弱勢與社福組織之溝通,強化公益組織橫向連結,矢志成為臺灣最大公益交流平臺。另引進國際發展援助與國外組織動向,舉辦實體講座與年會,深入探究議題,激發討論與對話。其姐妹站為「泛傳媒」旗下之泛科學、泛科技、娛樂重擊等專業媒體。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post.tw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