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餐桌上出走 搭乘「酒鬼巴士」來一場地酒旅行

Anthony DELANOIX@ unsplash

文/陳冠儒

說起國內旅行,以往搭上遊覽車後四處打卡、買伴手禮的「國旅」,近年來已發展到更個人化、精緻化的深度旅遊;旅遊時往往不只帶回伴手禮,飽覽當地生活模樣和文化後,心靈更是滿載而歸。「旅飯」創辦人工頭堅有二十年旅遊業的資歷,最近幾年嘗試開闢「主題旅行」新市場,其中重要且極具潛力的一環正是結合酒類的「地酒旅行」。

酒鬼領路,深入偏遠的旅遊路線

去年旅飯先在日本推出一套地酒之旅,回到了台灣又在北部及中部地區深耕兩條旅行路線。工頭堅說,過去幾年頻頻受到日本或台灣的偏鄉地方創生團隊邀請,到當地參訪,卻發現無論到哪推廣都有難度。這些地方的共同問題,不在於缺乏特色,亦非不夠山明水秀,而是位置太偏遠。「光是靠地方創生的理念去吸引旅客確實有難度,才想說加上一些不同元素,(而)酒就是當中的一環。」

Lasseter Winery@ unsplash

工頭堅知道日本貴為地方創生的發源地,因此到多個地區參訪,雖然挖到許多「寶」想推薦台灣旅客,卻都因位置不易抵達而作罷──直到他想出來一套往各地特色酒莊走去的旅遊方案。

這套旅遊方案的靈感,除了是受工頭堅說自己「很愛喝」的個性影響,也是因為參訪途中察覺到日本藏著很多精彩的酒莊,例如以百年建築為基地的精釀酒廠等。這套旅遊行程順利地實現後,成為工頭堅口中的「酒鬼巴士」,名稱起源富有趣味,他說:「其實是跟朋友閒聊開玩笑說,一群人坐遊覽車去造訪酒莊,不就是一群酒鬼嗎?」名稱雖是玩笑而起,實際規劃起行程,他又無比認真。

日本地酒多元蓬勃,加值觀光效益

起初,他野心勃勃地想在日本47個都道府縣──即日本的直轄市──各規劃一條行程。大膽的想法隨即遭旁人澆冷水,即便這樣,他還是自信滿滿地說未來至少做得出30條路線。

Shirota Yuri@ unsplash

2020年初,旅飯推出第一條路線,去到日本南方的鹿兒島──既容易抵達,氣候又宜人。關於鹿耳島的酒,當地釀造業已從過往專做燒酎,往威士忌、琴酒、啤酒等多元面向發展。日本酒廠通常有自己的餐廳,鹿兒島也不例外,在餐廳能喝到當地自產的酒類,因為蘊含當地的風土氣味,而大大增添了旅遊的趣味。強調伴手禮和地酒的「地區限定性」來吸引遊客直接到當地,這種行銷策略成本低成效卻好,一部分原因乃是日本各地都配合採取這個手段,工頭堅遂佩服地說「去過日本的人都可以感受到地酒產業的蓬勃發展」,道出產業團結一致的價值。

一致的行銷策略以外,各地酒莊賣的內容各有千秋,亦是地酒產業蓬勃的關鍵。酒莊的產品當然都是酒,不過酒又分為蒸餾酒、釀造酒,技術和脈絡相差甚遠,殊途無法同歸。再加上工頭堅參訪過後,發現各地特色的酒窖、酒廠,例如租借礦坑後改建而成的儲酒空間,或是百年老宅經過世代傳承,混合新舊血的酒廠建築等等。遊訪時身歷其境,產生彷彿聽故事的趣味,工頭堅遂說「去參觀酒廠其實一點都不無聊,每一家酒廠的樣貌、儲酒的方式和傳統都不同,其中能獲得非常多旅行的樂趣。」。

別小看台灣酒莊!喝得出真材實料

旅飯帶著國外的觀察回到台灣,並將目光朝向宜蘭和中台灣,現已在兩地各推出一套行程。宜蘭雖然小,卻也有至少十家的酒廠,且同樣各有本領。工頭堅舉例,「藏酒酒莊」是頭城農場附設的酒莊,硬體設備比較好,為了要接待客人,布置一個倉庫空間,提供試飲的吧檯。「吉姆老爹」則主打親子空間,家長沒地方去就能來稍作休憩,提供兒童遊樂空間,能避免孩童參與飲酒過程。

CHUTTERSNAP@ unsplash

中台灣的酒廠在數量上琳瑯滿目,種類也豐富,比如「埔里農會酒莊」、「樹生休閒農莊」、「蘭輝酒莊」等等。這些酒莊亦非泛泛之輩,例如樹生休閒農莊曾做出獲國際獎項的葡萄酒;蘭輝酒莊所在地區──彰化二林是許多酒莊的聚落,更被工頭堅形容為「台灣的波爾多」、「台灣的托斯卡尼」。他亦在二林認識一對夫婦,聽對方過去三、四十年的故事,不自覺地就認識了台灣農業發展的縮影。如今過去的辛酸釀成酒、灌入瓶身,包裝可能不太吸引人,工頭堅卻保證是「真材實料」。

除了酒莊,他也去過一些露營場地,提供精釀啤酒卻不見附近有酒莊,原來是請工廠代工製造。他這才深刻意識到台灣製酒技術的成熟,如今工廠已純熟到提供代工服務,只要協調好口味,不用大興土木蓋出一座酒莊,就能打造獨一無二的酒款。

酒鬼巴士繼續上路,看見台灣地酒最美的風景

這個發現,開啟工頭堅進一步踏入製酒行業的念頭,今年疫情爆發三級警戒前推出了一款「林啤酒」,請酒廠代工製造後再行銷,現已銷售一空。「只要有(投入製酒產業的)想法,拿出來賣看看,這是可以嘗試的方向,」如今只要回想日本地酒產業如何帶動農業和地方創生,工頭堅就覺得台灣不能落於人後,才希望鼓勵更多人投入酒業。他語重心長地道:「因為它(地酒)真的是農業加值和地創,(以及)商品化的可能性;不能讓法國專美於前,也不能讓日本繼續蓬勃發展──台灣要建立自己的地酒文化。」

Jose Hernandez-Uribe@ unsplash

有多年行銷地酒經驗的「台灣自酒發展有限公司」執行長吳宥廣亦分享在去年推出的「地酒瀟灑計畫」。邀請各地區酒廠推出六款有本土風味的酒,諸如地瓜酒、紅茶酒、刺蔥酒等等。吳宥廣認為,台灣的酒廠都很願意去做酒和發展技術,「地酒瀟灑計畫」就是技術進步的最好證明。不過地酒要和旅遊結合仍要待法規修改,酒廠目前依法只能在工業區開設,周遭環境不適合觀光,比如「旁邊是個塑膠工廠,會是蠻衝突的畫面,」吳宥廣說。但在旅飯的持續推廣下,「酒鬼巴士」勢必會開向更多地區,讓愈來愈多人知道台灣地酒甜美的風味和堅軔的實力。


延伸閱讀:

歷經二十年漫長等待 看見台灣地酒文化的將來

台灣地酒的創新關卡:突破重圍說台灣精神

台灣地酒發展的法規絆腳石:假酒、工業區、公糧制度

※溫馨提醒,未成年請勿飲酒;請勿酒駕;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作者介紹

NPOst 編輯室

NPOst 公益交流站,隸屬社團法人臺灣數位文化協會,為一非營利數位媒體,專責報導臺灣公益社福動態,重視產業交流、公益發展,促進捐款人、政府、社群、企業、弱勢與社福組織之溝通,強化公益組織橫向連結,矢志成為臺灣最大公益交流平臺。另引進國際發展援助與國外組織動向,舉辦每月實體講座與年會,深入探究議題,激發討論與對話。其姐妹站為「泛傳媒」旗下之泛科學、泛科技、娛樂重擊等專業媒體。NPOst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pos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