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酒的創新關卡:突破重圍說台灣精神

2002年,台灣酒業廢除專賣制,釀造業在技術上成長快速,業者赴日學習清酒的學問,各地農會也鑽研各類水果酒,處理過剩作物。過去的「臺灣省菸酒公賣局」也在此時轉型、改稱「台灣菸酒公司」。2012年後,國內酒類市場又一次變革,考量到銷量,烈酒廠轉為發展利口酒,而興起的精釀啤酒廠愈來愈多。根據過去經驗,台灣自酒發展公司執行長吳宥廣說,釀造產業約10年發生一次改革。照此公式推算,下一次革新時刻已在眼前,吳宥廣卻說「不管是消費者還是製造商都在找未來」。

台灣酒商要找的未來在於以「地酒」名義拓展國內市場,但吳宥廣指出,目前最大問題是消費者找不到好酒。所謂「找到」是這樣的過程:讓酒類出現在各大通路,逐漸以知名度影響國內消費者的品飲習慣。所以在被消費者找到的路上,酒商要先披荊斬棘,一路過關斬將

地酒關卡:價格競爭處弱勢

最前面一關,就是消費市場對酒類價格的接受度。過去酒類公賣價格少於幾十塊,即便已廢除專賣,一瓶要價破百的精釀啤酒和一罐台啤相比,還是相對小眾。像是米酒的售價也跟業者期望落差很大,受過去公賣的低定價夢魘所苦,一直不能突破二十幾塊的價格。霧峰區農會酒莊廠長陳永斌表示,因為台灣菸酒公司價格如此之低,有時將米做成米酒,產品價值只是變得低劣。例如,陳永斌曾使用頗受歡迎的食用米「台農71號」(俗稱益全香米),做成酒卻還是賣25塊,令他們極度無奈。於是他說台灣菸酒公司是「非常大的競爭者」。

即便是清酒市場,陳永斌也遇到由台灣菸酒公司釀造的「玉泉清酒」這個強敵。陳永斌說,台灣最大的清酒廠還是台灣菸酒公司的桃園酒廠,「玉泉清酒一支一百多塊,不是說品質不好,是因為量產(讓價格變低)。」陳永斌生產清酒時所用的米價格本來就高,「精米」的步驟更耗加工成本,競價上相較弱勢。釀清酒時,他用日本進口的麴菌、酵母菌,還大手筆添購溫控設備確保低溫發酵,如此嚴格把關只為了比得上日本產地的品質。在價格競爭落於「玉泉清酒」的條件之下,幸好陳永斌遇到國內愛好清酒的「知音」,願意出高價買下他的付出。不過,在競價上國內業者還有更大的挑戰──進口酒。

Scott Warman@ unsplash

吳宥廣如此分析:「台灣酒比較貴,人事成本還有菸酒管理法產生的稅就讓成本非常高,(同時)造成價格高,(所以)相對來講競爭力比較低。」國內酒價格壓不下來的原因,除了規模化程度和原料成本外,就屬稅制影響最大。

與此同時,進口酒卻只抽營業稅和貨物稅,台灣酒明顯地佔劣勢。吳宥廣舉例,台灣烈酒的稅金就可能是一百多,而且還要按酒精濃度、蒸餾酒或再製酒等種類區分。法規複雜的區分方式以及高稅金,皆讓釀造業者感到十分困擾,吳宥廣說,法律制定是過去公賣局和財政部商議的結果,放到今日卻成了台灣酒發展的一大限制,「一支酒光酒稅就一兩百塊,再加上成本,那我到底要賣多少錢?」他無奈地說。

國外的月亮比較圓?被蒙蔽的台灣酒價值

陳永斌也觀察到,與進口酒競價失利的同時,酒商的「雙重打擊」來自國內消費者「近廟欺神」的心態──離得近,反而不能真正懂得台灣酒的價值,以至於如果要花高價,往往會挑選進口酒。

吳宥廣卻相信這個困局將有所轉機,例如他觀察到台灣愈來愈多調酒師會使用在地酒品,走「Fine Dining」路線。這股精緻化的風氣在市場上已逐漸廣泛。雖然使用量和進口酒仍存在很大落差,但他說:「(銷售情況)比剛開始好兩到三倍,公司在去年的成長是前兩三年加總的兩倍。」

圖/取自霧峰農會酒莊臉書

消費者的「近廟欺神」,直指台灣地酒「自我認同」的問題。台灣清酒使用日本進口麴菌,起初也是赴日學技術,而因此常被指控不夠「台灣」、或不夠有特色。消費者在否定台灣酒價值的同時,又希望業者做出好的台灣酒。簡單來說,就是要求業者用最有限的成本來釀出高CP值的酒。對於這一大矛盾,陳永斌坦然回應說,用地方作物、地方技術加工就算「地酒」,他強調「不要再想說日本來的,不代表台灣。」實際上日治時期時,台灣有2000多家酒廠在做清酒,正是仰賴台灣稻米一年三收的特性,才讓生產情形如此蓬勃。考察這段歷史,就不能說清酒不算是台灣文化的一部份,陳永斌更提到,後來台灣清酒的釀造過程也被改良過,和日本清酒比起來有截然不同的風味。

有台灣精神的台灣酒

自我認同的議題上,吳廣宥則認為只要賦予台灣精神就是台灣酒,他說:「所謂地酒有廣義跟狹義的定義,比較狹義就是台灣自己生產的酒類,廣義就是台灣人生產出的酒。」他舉例,有個遠赴紐西蘭的朋友在當地釀製高粱,雖然產地不是台灣,但廣義而言仍算台灣酒。

回歸最初的問題──「如何讓消費者找到酒?」吳宥廣的策略是將台灣自酒發展有限公司當成一個平台,集合不一樣的酒莊,透過實體活動直接面對消費者。他說,做到現在已經吸引很多酒廠或通路主動找上門,但目前仍只能進貨到Jasons超市、合作酒商以及各地農會。若要讓通路更廣大,他號召消費者自己去各通路找、去問,持續累積聲量,相信終有讓地酒隨處可見的一日。

地酒小檔案(二):初霧‧吟釀

詳細資訊請見霧峰農會酒莊官網

出產酒廠:霧峰農會酒莊

原料酒米:霧峰益全香米

益全香米是霧峰的經典農產,帶著日本與台灣兩地的混血基因,在台中霧峰落腳,以友善土地的方式持續茁壯。初霧‧吟釀,取經日本釀造技術,保有淡幽香甜的滋味,還有霧峰在地的驕傲。


延伸閱讀:歷經二十年漫長等待 看見台灣地酒文化的將來

NPOst 編輯室

NPOst 公益交流站,隸屬社團法人臺灣數位文化協會,為一非營利數位媒體,專責報導臺灣公益社福動態,重視產業交流、公益發展,促進捐款人、政府、社群、企業、弱勢與社福組織之溝通,強化公益組織橫向連結,矢志成為臺灣最大公益交流平臺。另引進國際發展援助與國外組織動向,舉辦每月實體講座與年會,深入探究議題,激發討論與對話。其姐妹站為「泛傳媒」旗下之泛科學、泛科技、娛樂重擊等專業媒體。NPOst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post.tw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