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公投、創新到深度報導,支持一個以媒體經營為社會服務的 NPO/2018 年 10-12 月捐款支持徵信

CC BY-SA 2.0 @ 維基百科反媒體壟斷運動

主編的話

2018 年的最後一季,臺灣經歷了一次難以忘懷的公投與選舉,許多社福與倡議團體在自己長年努力的領域中遭受嚴重的挫敗。不過,一切其實並非回到了原點甚至倒退,因為過程中的每個人都看清了一些事,也激發了許多討論,只是佈局與戰術必須改變,社會溝通與跨域連結必須認真看待,資訊的傳播也必須重新檢討。

如今,我們再次充分認知到「媒體」既載舟亦覆舟的角色。從假新聞到群眾動員,從情緒煽動到立場盲從,無人能否認傳播管道與媒介對社會發展的重大影響。不幸的是,劣質媒體並不會在此消彼長中自然勢微,反倒因著信念的棄守而能從各處獲得龐大的資金,由此排擠、驅逐甚至夾殺其餘用心看待自身社會責任的媒體。

在如此風聲鶴唳亦困頓跛行的大環境中,NPOst 從未輕言放棄。從去年 10 月到 12 月,我們以 81940 元(含 7-9 月結餘)的捐款完成了全站 130 篇文章中的部分精華,包括 4 篇 4000-10000 字的深度報導、1 個逾萬字的專題、1 部跟拍的影音紀錄、1 場熱烈的實體活動、3 篇高價值的對談翻譯,並參與了 1 場重大的公民運動。

你的捐款,讓我們得以深耕重要報導

1:看見合作社的可能

上一期我們已提到,NPOst 第一次針對長期關注的台灣新巨輪服務協會製作「胖卡餐車商轉計畫」的影音與文字報導(參考:身障街賣團體主動出擊,用美食突破身心限制與歧視/新巨輪胖卡餐車商轉計畫專訪),也支持專欄作者周孟謙完成了「主婦聯盟合作社推動勞務承攬爭議」的重大專題(參考上篇下篇後記)。這 2 個專題含稿費、拍攝、後製與廣告推廣,總計耗費逾 2.3 萬元,且從其中可顯見,臺灣對於推動「合作社」的理念實是道阻且長,但因此而更不能放棄。

2:被輕忽的精障規訓管制 & 網路兒少性剝削報導

NPOst 特約記者黨一馨對於康復之家的描繪幽微而細膩,社工出身的她,總是能訪出最真實的所見。近萬字的報導經歷了反覆不斷、歷時月餘的討論,終得完成(參考:規訓管制中的精障幽谷上篇下篇)。

經由展翅協會所接觸到的網路兒少性剝削議題,雖長期在臺灣被忽略,在全球卻早已是變本加厲的新型態犯罪。NPOst 深切理解到這是多需要被正視的問題,因此以逾萬元的稿費,完成了 5000 多字的深度報導,並受到許多讀者的熱烈反饋與支持。 (參考:網路兒少性剝削市場化、產業化,展翅協會:「持有未成年性剝削影像,也屬犯罪行為」)。

3:揭弊臺灣新南向之下的人權侵害

自去年 7 月底開始,NPOst 便透過臺灣長駐柬埔寨做國際發展的非政府組織(NGO),獲悉有一群在臺留學的柬埔寨大學生,在新南向教育產學專班中遭遇仲介剝削與債務纏身等問題。

這些學生被捲入的雖是我國的高教危機,背後短暫的支持系統卻是臺柬兩地的臺灣 NGOs。NPOst 在耗時 4 個多月的訪查、搜證與各方確認後刊出同樣逾萬字的深度報導,再次掀起新南向產學專班的諸多討論。(參考:康寧只是個案?柬國學生來臺被迫簽借據,新南向仲介:「學生聘僱成本比外勞低,還無配額限制」

你的捐款,讓我們能夠應對突發事件

除了深耕重要的報導,截至目前的捐款收入也讓我們有餘裕得以面對突發的需求或重大事件。

1:公民運動中的媒體與 NPO 定位

自 10 月中開始,NPOst 經過內部的深刻討論取得共識後,決定有史以來第二次──伊甸基金會的復康巴士司機抗爭系列報導──跨越那條中立旁觀的界線,在全國公投中支持同婚運動。這個決定並不容易,自從 NPOst 在復康報導中公開支持勞動條件苛刻的司機後,此次在公投中亦碰到同樣的質問:「NPOst 作為媒體,如何能介入爭議本身?」

然則,我們不只是一個媒體,更是一個以媒體經營為社會服務的非營利組織(NPO)。而所謂的「非營利組織」,並非只關乎我們的生存型態,更在於我們的存在目的,是與眾人共同推動社會發展、實踐多元包容的社會,此為我們身為一個 NPO 所做出的選擇。

而身為媒體,這樣的選擇更來自於此次同婚運動中 2 個重大的公共性。其一是挺同團體明顯在海量的資源宣傳戰中居於弱勢,同志朋友在其中承受攸關性命的巨大壓迫,而「讓相對弱勢者為自己發聲」一向是 NPOst 的核心信念之一;其二,反同團體在辯論中玩弄公投制度、表面發起公投實則背離民主精神,是民主社會不容妥協的底線。

因應這個突發的重大決定,我們以捐款收入來支持相關的廣告、文宣、人力與稿費,並協助我們進一步釐清了自身定位。

2:年會與創新培力之強化

10 月中,NPOst 舉辦了一個規模達 500 人的年會。此次的國際講者、全球百大 NGO 國際關懷協會(CARE International)的首席創新長達‧范德貝克(Dar Vanderbeck)與數位政委唐鳳,在年會前針對公民參與、開放政府與科技社會展開熱列的對話。其含金量之高,使我們最終決定以上萬餘元的翻譯費,將之全部逐字整理呈現。(參考:Vanderbeck 與唐鳳對談上篇中篇下篇

此用意也關乎我們 2019 年必將強化的另一目標──NPO 數位培力胖卡服務起家的 NPOst,將在 NPO 的數位轉型、科技應用創新服務上加強內容比重,期望進一步探討 Vanderbeck 這種「具人本精神的創新」,如何更廣泛而有效的應用在助人工作中。(參考:【獨家專訪】全球百大 NGO 首席創新長,談社會部門的創新規模化設計/2018 NPOst 年會前導報導 6

3:《大誌》的論戰與對話

12 月初,因為 NPOst 刊登了專欄作者徐沛然的一篇新書書摘〈《大誌》:幫助街友的一份雜誌?〉,引起各方激烈的論戰。有感於多方立場爭論不休,討論雖沸騰卻只能見單方說法,我們責無旁貸的以最快的速度促成進一步的對話──舉辦了一場突發的討論會,並以捐款收入來支應場地費和 4 位與談人微薄的車馬費,以及會後報導的稿費。(參考:當《大誌》遇上「勞雇」、「社企」與「品牌」/「《大誌》、街友與勞雇的多元想像」活動現場

此次活動的本意在於邀請事件當事人針對許多疑問充分回應,絕非如少數人所說,是意欲進行公審與衝流量。如同我們在聲明中所說:「NPOst 並未靠廣告營生,我們從未因哪個議題的流量增加而多賺到一毛錢。」所有的努力,皆為促成更多的交流與理解。(參考:關於《大誌》、街友與勞雇,我們是否還有更多可能?

圖/Alan Sung @ Flickr, CC BY 2.0

支持 NPOst,一起撐出改變的空間

在《21 世紀的 21 堂課》中,全球新銳歷史學者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曾指出:21 世紀最重要的道德義務是,人必須去「知道」各種事而「知道」的前提是能有良性競爭的傳播管道與環境,特別是在公投與大選過後,相信你我都能深切感受到:對話與改變的空間是撐出來的,一點一滴,孜孜矻矻,沒有積極的作為與鍥而不舍的爭取,不可能自然發生。也因此,身在其中的每一個人所出的每一分力都無比重要。

謝謝每一個以閱讀、分享或捐款參與 NPOst 的支持者,讓我們有餘力深耕報導、面對突發事件,在社會發展中善盡媒體的責任。我們對自身的期許與自律從未改變,我們邀請你支持的一直是──

所有孜孜研究的專業作者與鍥而不捨的記者、追求公評而非公審的報導、呼應需求但不服膺情緒的媒體、讓所有相對弱勢者都能為自己發聲的管道、推動創新與促進夥伴關係的平臺,以及,一個兼容多元價值的社會。

請隨時反饋你最寶貴的意見(contact@npost.tw)點我做問卷回饋,讓我們能持續改進。也請繼續支持我們,我們非常需要你的支持。

點我定期定額支持 NPOst點我單筆支持 NPOst點我看歷年重大報導點我做問卷回饋


2018 年 10-12 月 NPOst 捐款支持徵信

作者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