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美國大叔隨著 Kiva 展開的奇幻旅程 — 我讀《25元的奇蹟》

0
英文原書封面《The International Bank of Bob: Connecting our Worlds One $25 Kiva Loan at a Time》。圖片來源:The Powerhouse Arena

書名:《25元的奇蹟:連結人與人之間夢想、希望、行動,一起扭轉命運的Kiva

作者:鮑伯.哈里斯 Bob Harris
譯者:劉玉文、謝孟璇、方非比
出版社:好人出版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90173-0-5
出版地:台灣

getImage2

 

深夜,我打開 Kiva 的網站,選了「即將到期」的借款人條目,第一位映入我眼簾的是一位玻利維亞的大叔,他需要 $1600 維修房子。其實從這張照片看來,他的狀況感覺不至於太差——如果照片背景是他家的話。真正捉住我的是他的眼神:沮喪,帶著誠懇的沮喪。那雙眼睛讓我無法忘懷。

Kiva 是一個線上小額貸款平台,你可以透過這個平台,出借小額資金給世界另一端的人,他可能是一個小農,或是嘗試創業的單親媽媽,或是一個需要付孩子學費的爸爸。最特別的地方是,你可以從這個平台上面,看到每一個借款人的照片,以及故事。

這就是 Kiva 成功的原因吧,也是本書英文書名的副標題——用 25 元把世界串連起來(Connecting Our Worlds One $25 Kiva Loan at a Time)。在 Kiva,除了借款給需要的人,也能看到他們的故事、讀他們的雙眼。

(點這裡看創辦人 Jessica Jackley 的 TED 演說。)

大叔鮑伯的奇幻漂流

這位美國俄亥俄州的鮑伯大叔(這本書的作者)就更有行動力了,直接殺去秘魯、波士尼亞、盧安達、印度,拜訪他曾經借款的人們(但對方不知道他是誰!),聆聽他們的生命韌性。

我提到鮑伯來自美國俄亥俄州,是因為他不斷寫到自己來自美國俄亥俄州,在整趟旅程中對於身為西方人非常自覺。這一點很有趣。他不是為了突顯自己和當地人不同,反而強調大家都是一樣的。他在秘魯遇到他的「雙胞胎小弟弟」,在波士尼亞碰到和他媽媽非常相像的婦人,在好多處遇到的人,都讓他想起祖父母和父母當年的奮鬥史。

傳統的敘事者也經常傳遞著危險而且錯誤的訊息:那就是即使發展中世界的人們,生活條件比西方人不足,他們卻較純潔、滿腹智慧、富有靈性。說穿了這是反面的種族主義,一種對命運大樂透的自私否認。(頁91)

尤其當遭遇貧窮時,更是舉世相似,因為「貧窮的生活真的爛透了。……在困境中為新生活竭力奮鬥的人,不看種族或背景時,其實與你我沒什麼差別。(頁92)

脫貧 除了提供金錢 還有更多

想要擺脫貧困,與其給他魚,不如教他釣魚,因為「貧窮的一大主因就是貧窮本身的循環(頁74)」,沒有錢就沒有教育、沒有事業基金,一切便卡住了。改變很困難,貧窮在這個惡性循環裡有時反而比較好解,人們在心理、人際等遭遇到的障礙,常常才是最關鍵的問題。

Kiva 除了提供金援,他們在各地的合作夥伴多半也有社群的功能及教育的角色。秘魯「阿瑞瓦」的教育總監克勞緹・安瑪柏說:

要讓他們對未來有願景,而且相信現況能夠被改變。下一步則是訓練。但在這些之前,我們必須幫助他們相信自己和自己的團體,以及有權利活出有尊嚴的生命。最後,才是改變他們的財務狀況。(頁106)

「是的,還有(yes, and)」

不過鮑伯畢竟是來自歌舞昇平的美國,當他走在經歷種族清洗的波士尼亞、慘遭大屠殺的盧安達、內戰仍頻的黎巴嫩的滿目瘡痍、舉目彈痕的街上,他很誠實的問了一個問題:「你們怎麼不會瘋掉?」在動盪的環境中,該如何相信、如何堅持下去?

波士尼亞的西達說:「做就對了。」黎巴嫩的阿默說:「付出越多,擁有越多。」

鮑伯說,大家都一樣,不必抱著要去接受「高貴蠻人」灌頂的心態。我認為,我們儘管都是一樣的,卻各自承載著不同的故事。旅行本是要多看多聽多學習,而我跟著鮑伯的腳步,看到那些堅強的人們,學習如何對付生命中的苦難,也學習要怎麼幫助有困難的人。

「是的,還有(yes, and)」,這是鮑伯從他的表演老師身上學到的。接受挑戰並順勢發展下去,即便你不知道之後會往哪兒走。好在,黎巴嫩的阿默說過:「付出越多,擁有越多。」

 

想多了解 Kiva ?請看這篇延伸閱讀:

NPOst〈本月選書:《25元的奇蹟》-你的25元,他的奇蹟


覺得這篇文章不錯嗎?按讚,接受更多創新公益思維!

作者介紹

瞿 涵

喜歡洗衣服、喜歡整理房間,但更喜歡懶懶地躺著。討厭夏天,夢想是搬到涼涼的國度,過著涼涼的生活。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