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淺談伊波拉 ―生死關頭, 實驗藥物行不行?(2)

0

(From Flickr. Credit: European Commission DG ECHO)

文/王昱夫( PanSci 科學新聞網實習編輯)

上一篇文章中我們已經了解到,由於 WHO 在 8/12 宣布「考慮到此次伊波拉疫情的嚴重性與特殊性,在針對伊波拉病毒的醫療行為中,使用尚未通過人體測試的實驗藥物是『道德的』」[ 1 ],等同於公開認可實驗藥物使用的正當性,引發西非地區對許多仍在開發階段的藥物產生急迫性的需求,希望通過「恩慈療法」對失控的疫情力挽狂瀾。

首先,大家是否有想過為什麼直到今日針對伊波拉都還只有實驗藥物呢?這項病毒早在 1976 年就被發現,這中間將近 40 年的時間,竟然沒有任何ㄧ種核可上市的伊波拉藥物?可能的原因是,伊波拉病毒的致死速度太快,過去在非洲,往往在疫情擴大前整個感染的村落就已經全軍覆沒,沒有造成病毒進一步的擴散,其藥物市場也因此受限,缺乏經濟效益的誘因,藥廠就少了研發的興趣。另外,由於伊波拉病毒的高危險性,其藥物研發規定只能在最高等級的生物實驗室操作,而美國在 91 1 事件爆發前,全美僅有 3 座這樣的實驗室,嚴重侷限伊波拉藥物的開發( 911 之後,美國提高對生化攻擊的關注,此等級的實驗室才開始增加)。這也是為什麼,主要針對伊波拉的研究都集中於近 10 年,而現在,這些研究才進行到動物實驗階段,就直接要被拿來進行恩慈療法使用。

但是,這些尚在開發階段的試驗藥物,幾乎都還沒有量產技術,根本就沒有足夠的庫存或生產線來應付急劇增加的病患,這便引起了更大的爭議:誰可以優先獲得這些實驗藥物呢?排隊?抽籤?有方法可能「公平」地進行資源分配嗎?雖說,獲得恩慈療法並不保證一定能痊癒,但對病患來說,獲得「可能有效果」的藥物,有如抓住一線生機,誰都不可能放棄機會(尤其在目前疫情擴大,大家對病毒充滿恐懼的時刻更是如此);目前供不應求的事實,可能會導致當地社會動盪,讓醫療處境更為艱巨。

就因為幾乎不可能有方法可以公平地讓每個病患得到實驗藥物治療,有另外一派的提案逐漸浮上檯面:既然 WHO 都認可使用未經人體實驗藥物的道德正當性,但那些藥的現存劑量又太少,不如嘗試看看使用一些過去針對其他疾病研發的藥,雖然它們並非針對伊波拉,但因為那些疾病在病理機制上與伊波拉有類似之處,說不定也可以對伊波拉病毒有所反應,達到治療或是減緩症狀的效果。這項提議在過去一週持續發酵, WHO 內部也展開激烈討論。

許多科學家都主動向 WHO 提案,建議使用ㄧ些已經核可的便宜藥物,像是法國的藥物專家 David Fedson 表示,史他汀類藥物( Statin , 常用作降血脂藥物)、 ACE 抑制劑、血管緊張素的受體阻截劑( 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 )等等,都是可能對抗伊波拉的候選人,他認為伊波拉病毒最可怕的並非其傳染性本身,而在於會引發近乎失控的免疫反應(類似的症狀也會在敗血症中出現),而史他汀類藥物和上述的幾種藥都可以緩解過度的免疫反應( 2012 年,研究發現使用史他汀類藥物可以降低 83 %敗血症的危險)。 WHO 將會在議程中討論這項建議,根據 David Fedson 的說法,目前已有將近 30 位科學家同意連署(裡面也包含一些大咖)。

然而,對此亦有一些反對聲浪出現。德州大學醫學分部( University of Texas Medical Branch, UTMB )的 Thomas Geisbert 認為即便 WHO 同意使用非針對性伊波拉藥物,那些藥物也必須證明至少是對猴子有效的,但是 David Fedson 一派提出的幾個藥物,都尚未達到這項標準。「在這樣疫情危急的時刻,大家都會想做點什麼,希望對情況有所幫助;但我看過太多例子,你以為會有用的藥物事實上對病人一點幫助都沒有,或是有些藥物只對猴子有用,對人卻沒用,根本沒人可以保證,我們不該盲目地有什麼就用什麼!」 Thomas Geisbert 說道。那些藥物都缺少明確的證據說明它們可以對伊波拉產生治療效果,盲目地使用甚至可能讓病情惡化,讓病患對醫療體系的信任瓦解(就像上ㄧ篇討論的的情形)。

除了 David Fedson ,也有其他科學家提出可能的藥物方案:多倫多大學( University of Toronto )的 Eleanor Fish 希望說服無國界醫師組織使用 Infergen ,一種過去被廣泛用於治療 C 型肝炎的藥物,在 2003 年 SARS 疫情中,這項藥物被證明可以有效改善病況;而針對伊波拉病毒,也有少數相關研究,聲稱 Infergen 可以對感染伊波拉的猴子有所幫助(但 Geisbert 質疑該效果可能是藥物中的其他成分所致);日前,其藥商已免費提供 60000 瓶給非洲地區使用。另外像是芝加哥 Cour pharma 的 Daniel Getts 則建議,可以使用其公司生產的調整型奈米顆粒;不過此提案由於缺少靈長類的實驗數據,已被 WHO 拒絕。

事實上,不只上述的幾位科學家或藥廠有提出藥物方案,使用非針對性藥物、療法來對抗伊波拉的聲浪正快速崛起,任何想到可能有療效的提案從四面八方湧入 WHO ;如此卻可能導致 WHO 無暇仔細審查所有的提案,拖累整個防疫進度。 WHO 該怎麼面對這些爭議?如何訂定審查標準?會不會哪天又公開宣布使用非針對性藥物的道德正當性呢?

藥物的使用不能只是考慮效果,更需要縝密的道德標準來檢驗,伊波拉爭議足以作為我們思考的觸發點,一起想想,當我們面對相同情況該如何應對,才能真正臨危不亂。

疫情更新:截至 8/15 號這一波的伊波拉疫情已造成 2127 個病例與 1145 人死亡

補充資料:對應伊波拉疫情, Science 及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將旗下伊波拉相關的研究論文與新聞整理成包裹,提供研究單位及一般民眾免費下載

本文由PanSci科學新聞網授權刊登,已獲作者同意,原文在此

延伸閱讀:

1. 淺談伊波拉爭議:如果伊波拉病毒爆發,你願意吃實驗藥物嗎?
2. 史上最嚴重!這次伊波拉疫情蔓延不止的 5 個原因

資料來源:

1. Using experimental drugs and vaccines against Ebola is ethical , WHO panel says [ Science News, August 12, 2014 ]

參考資料:

1. 9 人小公司怎樣造出埃博拉「解藥」? [新華社, August 17 , 2014 ]
2.The other Ebola debate: What about existing drugs ? [ Science Insider , August 12, 2014 ]


 

按讚,發布更多新知!

作者介紹

PanSci

公眾議題中的科學、生活中的科學、科學新發現,都在PanSci泛科學 http://pansci.tw/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