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偏鄉還是找不到課輔老師…

掛上電話,我真的很生氣,也夾雜著很多的無力。為什麼我這麼努力找老師,才兩個老師,卻是這麼難的一項奢求!!我很氣,憑什麼我們私人機構就要被人欺負,讓人呼之則來、揮之即去。我也恨,我大可意氣風發砍了他。但我也清楚,少了這位老師,我不知道還能去哪裡,找到下一位願意來的人…..。

專欄:孩子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被看見

我知道,好強的阿媛此時需要的不是被同情,而是被看見。「哎唷,我跟你們說,你們不要看阿媛這樣,她眼睛好得很。不信,心悅,你退後三步,比個數字讓阿媛猜!」結果,這場猜數字遊戲,持續了好久好久才結束。阿媛笑得很開心,每一個人都笑得很開心。

評論:行行好,不要再消費柬埔寨的兒童,好嗎?

最近經過香港地鐵站出現一則廣告:一對衣著光鮮的結婚新人旁若無人地對望,然後身邊有一群貧困國家的小朋友圍著他們轉。全球化下,富有國的人大量跨國旅遊消費,粗暴地扭曲旅遊地的人原有的生活。香港如是,柬埔寨如是,柏林如是,只不過柬埔寨因為比較貧窮,所以受的衝擊比較大而已。身在香港的人,日日受著自由行的衝擊,沒有理由不明白被旅客搞到「世界變了樣」的滋味。所以來自香港的本文作者呼籲:「行行好,請不要再消費柬埔寨的兒童,好嗎?」

5 月選書:台灣偏鄉不缺硬體,但缺有心人深耕經營──《沒有學校的魚》書評

善導書院執行長、《山海日記》的作者黃憲宇表示,在台灣的偏鄉部落中,問題早已不是「物質與硬體」的缺乏,而是欠缺有心人的深耕經營。偏鄉的圖書館永遠門可羅雀,弱勢孩子卻依然在網咖晃蕩。你能下論斷──這些孩子真是不知珍惜、不懂上進?不,孩子的觀念行為,都有其深層的心理、家庭、社會因素,幽微且複雜,這些都需第一線工作者長期用心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