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勸募廣告中的孩子不能太可愛?」從心理學看捐款行為/《為什麼撲滿比存摺容易存到錢?》書摘
編按: 臉譜出版於今年(2017 年)3 月出版《為什麼撲滿比存摺容...
編按: 臉譜出版於今年(2017 年)3 月出版《為什麼撲滿比存摺容...
編按: NPOst 邀請資深國際 NGO 工作者褚士瑩阿北隔空問診(...
編按: NPOst 邀請資深國際 NGO 工作者褚士瑩阿北,每週六晚...
編按: 本篇為美國第二大群眾募資平臺 Indiegog...
雖然這份年度報告提供了難得的國際統計和視野,但關於經濟繁榮與慷慨助人的關聯,以及羅興亞難民問題等,這種「by the way」的粗疏筆法似乎比不提還糟糕,而且正是以「指數」裁切社會脈絡的具體呈現。如果不是做為更加活潑而包容的、文化間對位理解的起點,那麼這份報告認為影響排名的主因「文化、宗教習俗和破壞性事件」,恰恰成為反諷:這個指數解讀相當困難,卻被拿來解讀各國的差異。
隨處可見的發票箱正在召喚你的愛心,但現在去超商都懶得印發票了,怎麼辦難道一定要印出來才能捐給公益團體嗎?
一位大面積灼傷的人重新學著獨自站起來需要 30 天;學會抓緊手中的湯匙,自己慢慢吃飯需要 40 天;接受 15 次手術與不間斷的復健,只為了將五根手指分開需要 450 天;學會停止責怪自己成為家人的負擔需要 1095 天。
4 月 28 日,NPOst 公益交流站刊出「尼泊爾八十年來最大震災...
那時候剛好聖誕節快到了,我心想:「何不乾脆在禮物上少花一點錢,然後這個月稍微省吃儉用,一次捐個三百英鎊,幫助那群生活上遇到困難的人呢?」
要不要捐款、要不要行善是個人的選擇,但是散布這些不實指控,其實是更嚴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