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士瑩專欄【阿北私會所】自私的同情,不如踏實的上班
編按:
NPOst 邀請資深國際 NGO 工作者褚士瑩阿北,每週六晚上隔空問診(大誤),回答關於非營利工作領域的問題。無論你是志工、NPO/NGO 工作者、捐款人、有志投身公益者,都可以來填表單問問題喔!褚阿北每週將抽出 1-3 個不等的問題來回答,現在就來舉手發問吧!
舉手發問的工程師:
阿北,目前我是一位綠色產品工程師,專業上讓電子產品裡面有害物質受到管控,讓電子產品交到消費者手裡不危害健康,還有廢棄時不危害環境,以及碳循環的揭露與研究,生活中是有在世界展望會定期幫助一位薩爾瓦多的孩子唸書。
我今天看到新聞報導,葉門很多孩子餓死,因為內戰等原因,我想請教的是,如果想要幫忙,有什麼是我可以做的呢?是想說如果要捐款、或是做些什麼,但是不清楚該如何,想到阿北或許有一些資訊。
喜歡直言相勸的褚阿北:
正好看到,就想幫助,沒有看到,就不會想到要幫助,這跟葉門一點關係都沒有,跟你大腦的前額葉可能還比較有關,因為這只代表了一件事:你的腦波真的很弱。
你應該是那種明明不餓的時候,正好看到辦公室對面開了一家期間限定的快閃商店,正在賣一顆 80元的日本八天堂奶油餅,就會忍不過湊過去排隊的那種人吧?(笑)
可是有同情心,難道不對嗎?
同情當然沒有錯,但是也沒什麼了不起。別忘了,同情心其實是大腦獎勵自己的一種行為,跟幫助別人的行動其實沒什麼關係。(居然在文章這麼前面就說出了令人憤怒的話!)
科學家發現,同情心其實是可以被訓練出來的。
在科學實驗中接受同情心訓練的人,大腦背外側前額葉(DLPFC,顧名思義就是位於大腦前額葉的背面與外側面,負責許多不同的認知功能)跟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腦中的愉悅中樞)區域之間的連接會有所提升,這暗示同情行為對於個體是一個獎勵行為。
簡單的說,同情根本是自私的一種。
這就是為什麼,一個所謂有「有同情心」的人,看到路邊不幸的乞丐時,會突然想掏錢,但是並不代表這個人會在出門前,特地規畫散步的路線時,專門走乞丐最多的路線。
看到敘利亞的難民報導,燃起了同情心,捐款給賑災單位後,發現賑災物資被當地反抗軍控制,並沒有到達需要的人手上,這時候,原本對反抗軍非理性的同情,很容易就會轉成非理性的憤怒。
捐錢給乞丐以後,如果稍後看到他拿著這些錢去買麥當勞,你說不定還會生氣,但那已經是他的錢了,當然有權自由運用,難道應該規定乞丐不可以單點不划算的麥香雞嗎?
巧合在路上碰到不幸的人、剛巧打開新聞聽說了某個不幸事件,我們會有同情的反應,但實際上世界總是有各式各樣的災難,從來沒有止息過,剛好有機會接觸到的永遠是少數,並不見得就是最急迫需要幫助的。
所以,讓我反過來問你,如果今天你沒有看到這則關於葉門的新聞,你會想為這個世界做什麼呢?
慢慢想,請不要匆忙地回答,想好再告訴我。
作為一個綠色產品工程師,從 RoHS 到 WEEE,從衝突金屬到 REACH,你的工作就是從專業的切入點,做著別人不能做、但這個世界迫切需要的事,無論是戰爭的葉門,還是和平的臺灣。這份工作是能夠幫助環境的,這就是你能夠給世界最好的幫助。
所以請相信專業的力量,繼續把你專業的工作做好,價值會遠遠比你杯水車薪的捐款、可能會被貪污的物資、不怎麼夠力的些許勞力,都要珍貴得多。與其一時激情,因為同情心大發而做些有的沒有的,不如做一份對世界有益的專業工作,好好上班。
同情心很快會消退,但專業的工作做好了,卻可能對世界有長遠的影響。
作為一個國際 NGO 工作者,我也期許自己每天做的事,不叫做同情,叫做專業。
至於其他正在讀這篇文章的上班族,如果你的專業工作不只沒有幫助世界,甚至還傷害世界,無論捐多少錢給葉門的飢民,認養幾百個薩爾瓦多的貧童,甚至用「要先想辦法賺很多錢,才有能力幫助別人」這種歪理來說服自己,都無法彌補你每天用專業力量傷害別人的事實,請重新想一想,這種自私的善心人士,真的很討人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