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味的同時是否愛地球?/《2020 臺灣食品產業企業永續報告》
文/ CSRone 永續報告平臺 今年,為聯合國定調的「食物安全年」。除了飢荒、戰亂導致的飢 [&h ... -
【捐款人想什麼】見性基金會王俊凱:做公益不是企業建立形象的關鍵,單純的捐款交換總有一天會分手
編按: NPOst 的【捐款人想什麼?】專欄轉眼就 2 歲了!2 年來我們每月訪問 4-6 [&h ... -
發電自用、每年減碳 1 萬公斤,綠能公益讓長照機構向陽光募款!
以綠能公民電廠開創新公益模式的「陽光伏特家」,近日再推出新專案成果。結合花旗銀 [&h ... -
褚士瑩:社會企業並不是解決社會問題的萬靈丹,社會參與最重要的是「態度」/《社企是門好生意?》推薦序
編按: 時報出版於今(2018)年 11 月出版 《社企是門好生意?社會企業的批判與反思》一 [&h ... -
「不只是給錢做事」,大企業與小團體如何建立夥伴關係?/專訪臺灣拜耳 & 玩轉學校合作計畫
本社企與報導由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107 年度臺北市社會企業推廣服務計畫」支持   [&h ... -
臺南青少年課後自種自銷璞育米,社創國會媒合律師團挺公益
立法委員余宛如於今年 6 月創辦國會第一個社創資源媒合平臺「社會創新國會」,期 [&h ... -
NGO 與企業攜手趁現在!5 個永續發展策略與合作利基
文/CSRone 永續報告平臺 由於 NGO 對環境與社會的了解與深耕,他們能幫助企業更完善 [&h ... -
德國永續品牌為產品「做」身分證,為消費者省荷包又友善環境!/【CSR@天下】專欄
編按: 本專欄為 NPOst 與 CSR@天下合作轉載。NPO 與企業合作是行之有年的服務與 [&h ... -
「國家轉型不能只寄望財團的良心。」立委、觀察家 & 創業家,籲打造有利環境鼓勵社企發展
文/NPOst 特約記者 潘子祁 近年臺灣社會企業發展正夯,卻也有不少人擔憂年 [&h ... -
惡性競標政府委外合約,歐美公益團體如何突破資源困境?
翻譯/賴慧玲 位於英格蘭北方普雷斯頓城(Preston)郊區的以馬忤斯(Emmaus)大賣場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