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人物

「先天劣勢者,在臺灣社會只能獲得差一等的發展嗎?」-立委楊玉欣專訪

「像芬蘭,投入最多教育資源的階段是國中,而臺灣是高中。這是因為他們要在小孩子在進入『人格蛻變狂飆期』之後、進入學業成就被分等之前,給予他們最多的幫助去認識自己,因為他們不願意邊緣化任何一個小孩。為什麼我們要投資他們?好像在浪費時間和金錢?因為如果他們過得不好,整個社會也不會好,我們這些原本過的舒服的人也不會好。」

「光在自己身上糾結沒有用,要進入社會才能解決問題。」-立委楊玉欣專訪

「剛好我來自社會較底層的家庭,所以我理解『窮人為什麼窮』,它有極複雜的成因、還有一種難以改變的命運感。二十年來走在充斥醫療的路上,所以懂為什麼總有這麼多的重症家庭會傾家蕩產、為什麼會上當受騙;因為父母永遠不會放棄為孩子『尋求一個希望』,永遠會不惜任何代價去為孩子拚各種的可能性。」

他的臺灣夢,開啟你的東南亞視野-專訪新創 NGO「One Forty (四十分之一)」(下)

「我們也遇過有學員希望我們協助打電話跟雇主說明,他們週末是真的來 One Forty 上課。」不少雇主仍然視移工為自己的所有物,以家父長式管教移工不應該隨意外出取樂、容易交到壞朋友或被騙。首批到 One Forty 上課的學生,他們的雇主大多相對開明,樂意讓移工在工作之外,也能在台灣吸收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