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廣播節目「難民Now!」創辦人宗田勝也:「公眾對世界議題的漠不關心,正在使日本衰頹。」
網路與社群媒體成為大眾意見的發表空間之前,低頻FM廣播和社區電台是唯一的媒介,能讓人在京都這種傳統古城對外放送難民議題。
網路與社群媒體成為大眾意見的發表空間之前,低頻FM廣播和社區電台是唯一的媒介,能讓人在京都這種傳統古城對外放送難民議題。
一位在基輔郊區布羅瓦里的老婦人。圖片由維羅尼卡桑德拉柯克洛娃於200...
這裡共有九名學生。社區居民與學生們互相都叫得出名字,當地農夫也幫助學生在校園裡種植蔬菜,學生會小心包裝作物,親自到早晨的農夫市集兜售。這間小小的公立小學位於高岡市,隸屬富山縣境內的山區地帶。在人口稀疏的當地,只有這所小學提供特殊教育,但今年三月也即將廢校,因為沒有預計入學的新生了。
越來越多非營利組織(NPO)使用群眾募資的方式,做為另一種募款形式,並希望藉由群眾募資觸及新的捐款人。來看 Charity Digital News 的編輯 Rebecca Horsley 提供的三個小技巧。
延續昨天的主題,繼續介紹IDEO高齡設計的作品。在昨天和今天文章的一開始,都有一段影片,昨天的影片是上海分公司拍的,今天的則是德國慕尼黑公司拍的。大家可以發現調性非常的不同,也凸顯了在世界各地,年長者的一些心理狀態;不過當中也有相同的概念,就是他們又可以開始作自己,重新當個好奇的孩子!
如果你的組織缺乏預算,或許可以向這支廣告取經。英國慈善團體 The Pilion Trust Charity 4月初發布一則社會實驗廣告,主角身上掛著「窮人去死」(fuck the poor)的牌子站在倫敦街頭,並向路人發傳單。這隻反其道而行的廣告,引起瘋狂討論與轉貼,成功為組織打響知名度。
南非布隆方丹的 Emoya ,具備私人禁獵區、會議中心與浴場,為有錢的觀光客建造了一座假的貧民窟,讓他們能「在安全的私人禁獵區體驗貧民窟生活」。不過,大多數網友認為這個構想既無品味又可恥。
過去美國研究顯示,對未來的照護需求有所準備(Preparation for future care)與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的健康都有正相關。今天介紹的這篇研究想要更進一步的探討,樂觀的態度與對未來的照護需求的準備之間,有什麼關係。分析的結果顯示,對白人來說,越樂觀的人,越有準備。而對黑人來說,反而是樂觀分數較低的人,越有準備。不知道台灣的情況如何?
美國NPR (National Public Radio 美國公共廣播電台)一篇訪問,針對無障礙的兒童遊樂區做了報導,報導中指出「玩耍,能夠教導孩子如何交友、社交規則和處理人際關係。」無障礙遊樂區到底是什麼樣子?快來一探究竟!
2014年3月18日,台灣學生佔領立法院,抗議服貿30秒完成審查,引起長達24天的學運風潮。1977 年4月5日,美國華盛頓、紐約、丹佛、舊金山全國各地的殘疾人士示威,要求政府簽訂復健法504條款(Section 504 of the Rehabilitation Act ),讓其立即生效並且執行。後來身障人士的示威活動演變成室內靜坐,靜坐地點正是「政府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