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專題

9 月選書:《我往那裡走,因為那裡看不見路:我的十年社工小革命》── 社區社會工作貼身紀錄

921 大地震成為一個揭露與引介的契機:揭露在災難中受災最創、較難復原的部分,往往是相對弱勢、在發展邏輯中被剝削、犧牲的族群;而也因著 921 震災與重建資源,外來的專業工作者、與各樣資源有機會看見、進入偏鄉與農村社區。

專欄:帶著烏克麗麗去夏威夷──同場加映:人正、心更美,專訪南台灣的烏克麗麗女神李宜玲

當初我在看第 44 屆夏威夷烏克麗麗嘉年華會海報時,眼睛跳針,把來自台灣的兩個團Bebin Ukulele Group〈北濱烏克麗麗社團〉跟Star Wish Ukulele Band〈星願烏克麗麗樂團〉混為一談。

直到身為星願烏克麗麗樂團的團長Annier,在我的FB社群,很客氣地留下訊息,我才發現自己搞了這個大烏龍,在緊急更正後,不免對這位印象很好的女孩,產生興趣。

國際:可口可樂如何深入非洲?它的做法可讓公益組織參考!

Melinda French Gates 長期關注開發中國家,她發現這些國家缺乏很多東西,但讓人驚訝的是可口可樂竟隨處可見。為什麼為當地人建的廁所被當成雞籠,可口可樂卻人手一瓶呢? Melinda 開始研究可口可樂的行銷手法,理解到不是你認為當地人需要什麼,他們就會想要什麼。 NGO 需要了解當地人真正想要什麼,善用即時資料並與最了解當地的地方人士合作。

專欄:培養偏鄉在地人才,才是長遠之道–博幼基金會培養在地媽媽成為課輔老師

偏遠地區的資源其實不虞匱乏,但卻沒有結構性與長期性的解決偏遠地區問題的規劃,因此造成偏遠地區問題不但沒有解決,反而因為社會的變遷而日益嚴重,造成很多資源的浪費與重疊,自然就達不到解決問題的效果了。博幼基金會將重心轉移在培力社區媽媽上,讓偏遠地區的資源「在地化」,不僅幫基金會解決師資人力嚴重不足的問題,同時也創造一些就業機會在偏遠地區。雖然過程艱辛,但是卻是最根本的解決偏遠地區師資缺乏的問題。

一桶冰桶之後 ── 關注漸凍人ALS #2|深深懷念因漸凍症辭世的母親

NPOst 編按:NPOst 公益交流站 與姊妹站 PanSci 科學新聞網 合作,推出「一桶冰桶之後 ── 關注漸凍人ALS」,並已向中華民國運動神經元疾病病友協會(漸凍人協會)聯繫並獲得支持,希望在冰桶行動之後,仍能有更多朋友認識漸凍人議題。我們徵求 10 篇文章,內容關於漸凍症 ALS 相關研究的最新進展,或 ALS 患者、家屬,以及照護者對於政府、民間該多做些什麼來改善患者處境的意見。

每一篇被接受的稿件,我們都會捐款 1000 元給漸凍人協會,最高將捐出 1 萬元 ;同時您的稿件將供漸凍人協會運用於公益推廣。這是我們刊登的第二篇稿件,文章除了描述漸凍人的診斷與發病過程,更透露出對於母親的濃濃思念。

漸凍人之外,我們也向你介紹其它 5 個罕見疾病

由美國漸凍人協會發起的「冰桶挑戰」募款活動,成功讓更多人認識罕見疾病「運動神經元疾病」,又稱「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俗稱「漸凍人」。除了「漸凍人」,還有非常多罕見疾病值得我們關注。本文將介紹五個罕見疾病:苯酮尿症、重症海洋性貧血、成骨不全症、黏多醣症及脊髓小腦退化性動作協調障礙。

一桶冰桶之後 ── 關注漸凍人ALS #1|漸凍人家屬:冰桶挑戰讓我爸爸每天都充滿期待!

最早得知漸凍人(英文簡稱 ALS),是因為看鄉土劇陳昭榮演的八點檔;戲中被宣告罹患漸凍症的主角有如五雷轟頂,配上鏗鏘有力的音樂,大大引發戲劇高潮。而我們家也經歷了這高潮迭起,然後二十出頭的我明白一件事:人生如戲,戲如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