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專題

看完電影《我想念我自己》,承認自己失智是痛苦的挫折

《我想念我自己》描述主角愛麗絲面對阿茲海默症的過程,生活完美的她人生被早發性阿茲海默症打亂,明明是語言學教授卻認不出字,畢生累積的知識也將隨著時間崩毀;愛麗絲說要求自己活在當下,因為她現在也只能活在當下。如果有天會忘記,或者被遺忘,我們還能去愛嗎?讓我們來談阿茲海默吧!

年節連假看什麼?這些電影讓你有機會直視身心障礙者 以及 他的家人

最近上映的《推拿》跳脫以往類似主題電影的窠臼,描寫視障者的情與欲;這邊也粗略介紹3部以身心障礙者或其親友為主角的電影─《人生多美好》、《築巢人》《悄悄告訴她》。電影或許能給我們一個認識身心障礙者的機會,也可能沒辦法,但無論如何這些勇於碰觸非主流議題、觀點的電影,都是某種提醒,告訴我們不該忽視、不該漠不關心。

這次,我挺雞排妹

大家需要對日常有所察覺,需要注意自己言行的連貫性。不是一邊雨傘 yeah yeah yeah 社會要民主,一邊就只有自己心中的民主才是民主,自己相信的理念才是理念。邊以「民主」為騙詞,邊以極暴力的方式強暴小眾、異見者,讓「民主只在自己人的圈子中發生」。

建立歸屬感與凝聚力,婦女救援基金會帶受暴婦女展開紓壓之旅

受暴婦女常常會有一些性別迷思,例如在家裡需要服從男性權威或是遭受家暴是自己的錯,以及在受到家暴後,依然選擇繼續留在受暴環境中,原因大多是擔心自己或子女的生命受到威脅,或是擔憂子女因目睹家暴而導致身心產生不良影響。而選擇離開的家暴婦女則有可能因害怕對方採取報復行動,疑慮未來的人身安全、害怕日後無法見到孩子以及撫養權抑或是經濟上無法獨立。這些擔憂都是受暴婦女內心可能遭受的煎熬。

電影《派特的幸福劇本》的啟示:大家都有神經病,只差沒有找醫生

我也承認那些學生是有一些溝通上的障礙,但仔細想想,我在學校各級會議和各處室上遇到的溝通障礙不是更多嗎?面對學生我還可以使用一些命令句,但是在一個大家都有博士學位,沒人會覺得自己比別人笨的職場中,請問我們看過的神經病,不可理諭、低EQ、動不動大呼小叫、鑽牛角尖還會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