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認識導盲犬?其實還有「導聾犬」、「肢體障礙犬」

立法院於 1 月 23 日 三讀通過《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第 60 條、第 100 條條文修正,使導聾犬、肢體障礙輔助犬也能夠與導盲犬一樣,隨同身心障礙者進入各個公共場所或大眾運輸,並且無需收費。

還記得當時風靡台灣的電影《再見了,可魯》,拉不拉多犬可愛的模樣嗎?導盲犬多數選擇拉不拉多犬、黃金獵犬,或是兩種犬種交配生下來的「黃金拉拉」,因為導盲犬必須穩定的帶領盲人行走,而這兩種犬種性格溫和、聰明又不具攻擊性,是極為適合作為導盲犬的犬種。

(導盲犬在工作的時候會帶上導盲鞍。圖片來源:smerikal)

(導盲犬在工作的時候會帶上導盲鞍。圖片來源:smerikal

但導盲犬需要經過三個時期的訓練,幼犬出生約二到四月左右方可開始受訓,首先到寄養家庭「社會化」,進行大小便、出門等等基礎訓練,長至一歲半左右回到訓練中心,由專業的訓練師進行身為盲人引導的特殊訓練,最後與配對的申請者一同生活,還須經過一至三個月的輔導期方可結訓,長達兩年半以上的訓練期,總共需花費約八十到一百萬元。

導盲犬工作到十二歲左右退休,這時候申請者的家屬可以優先收養,接著便是最初教導導盲犬社會化的寄養家庭,這也是為什麼在電影《再見了,可魯》中,可魯能夠回到最初的寄養家庭生活的緣故。

障礙輔助犬同樣選擇拉不拉多、黃金獵犬這樣的大型犬來做為輔助犬,因為體型龐大的他們才能夠幫助障礙者開門、平衡、拾物等日常所需的協助,溫和的個性也能夠讓障礙者感受到溫暖,不過目前台灣還沒有障礙輔助犬。

(2 月 12 日透過電訪屏科大工作犬訓練學校後更新:台灣的障礙輔助犬尚未正式上路服務,但屏科大工作犬訓練學校有兩隻已完成訓練的示範犬。遲到現在國內目前還沒有正式上路服務的肢體障礙犬,法條直到今年才通過是原因之一,而且大眾運輸、公共場合與工作場所不一定能夠接受輔助犬,因為大眾對於輔助犬與導聾犬的認知還不夠普及。

障礙輔助犬的犬種選擇依障礙者的需求而定,大型犬能夠幫助障礙者平衡、開門,而小型犬也能夠幫忙撿東西,障礙輔助犬的工作內容,也會依障礙者的需求微調。)

(肢體障礙輔助犬。來源:Lisa Norwood)

(國外的肢體障礙輔助犬。來源:Lisa Norwood

而台灣目前的導聾犬數量也非常少,只有二到三隻,對於犬種的要求也不如導盲犬嚴格,全台第一隻導聾犬愛莉(Ally)原本還是流浪犬。導聾犬的工作是協助聽障者辨別生活中的警訊聲,例如警鈴、門鈴等,只要警覺性高、聽覺佳的犬種都非常適合,目前除了愛莉之外,台灣的導聾犬還有柯基犬和西高地㹴犬。

(臺彎第二隻導聾犬,Amber。圖片來源:培訓導聾犬 小Ber)

臺彎第二隻導聾犬,Amber。圖片來源:培訓導聾犬 小Ber

導盲犬在台灣已經行之有年,也廣為大眾所知,致力於推廣導盲犬的台灣導盲犬協會還是國際輔助犬組織國際導盲犬聯盟的會員,而導聾犬、肢體障礙輔助犬則有中華民國台灣協助犬協會的協助,屏東科技大學更設有工作犬訓練學校,開台灣導聾犬訓練之先河。

在去年(2014)五月由立委田秋堇提出法律修改至今,導聾犬、肢體障礙輔助犬終於進入《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的範圍。因為聽障者外觀與一般人無異,導致導聾犬很容易被排拒在公共場合之外,現今修法完成,大眾也可以透過背心的顏色來辨認協助犬的用途:導盲犬工作時穿紅色背心,導聾犬是橘色,肢體障礙輔助犬則是黃色;希望社會也能對身心障礙者更加友善。

 

參考資料:

  1.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工作犬訓練學校
  2. 中華民國台灣協助犬協會官方網站
  3. 中華民國台灣協助犬協會部落格
  4. 惠光導盲犬教育基金會

延伸閱讀:

  1. [心得] 導盲犬志工分享文
  2. 當聽障者的耳 導聾犬學手語

按讚,接受更多公益新思維!

NPOst 編輯室

NPOst 公益交流站,隸屬社團法人臺灣數位文化協會,為一非營利數位媒體,專責報導臺灣公益社福動態,重視產業交流、公益發展,促進捐款人、政府、社群、企業、弱勢與社福組織之溝通,強化公益組織橫向連結,矢志成為臺灣最大公益交流平臺。另引進國際發展援助與國外組織動向,舉辦實體講座與年會,深入探究議題,激發討論與對話。其姐妹站為「泛傳媒」旗下之泛科學、泛科技、娛樂重擊等專業媒體。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post.tw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