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營利組織的路怎麼發展,並無法完全脫離「利」的外來影響。來自有「道德汙點」的企業捐款,能不能接受?捐款基金能否投資於「傷害環境」的跨國企業、回收的利益再使用於對環境有益的環保事業?
相較於「制度改變更重於個人改變」、「自然環境已經沒有可以等待的時間了」,主婦聯盟的基金會執行長賴曉芬,戲稱主婦聯盟和綠盟的這些想法都背道而馳。(同場加映:期待綠色富豪拯救世界?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趙家緯:「沒有彌賽亞。」)
「我們在自己的小圈子裡埋頭苦幹、我們希望個人的消費行為能夠點滴改變世界,因為這樣,我們成立主婦聯盟合作社,在大家需要食材或是生活日用品的時候,提供『替代方案』。這點和對抗性團體的價值導向是相當不同的。」
面對企業合作,非營利組織的道德界線在?
提到和企業合作的尷尬,對主婦聯盟影響最深的莫過於永豐餘事件了。
「我們在二十年前永豐餘還不是個大集團的時候,合作開發了不漂白的再生衛生紙。在 2015 年韓國關廠工人事件時,主婦聯盟收到非常多來自消費者和捐款者的抗議,作為一個非營利組織我們該怎麼做?」賴曉芬感嘆的說:「我們不想讓再生衛生紙的生產線停下來,但我們的發行刊物決定不再使用永豐餘的紙材了。我們嚴格不接受有汙點的任何贊助者、對很多產業也因為利益迴避而婉拒合作。因為如此,我們必須透過自我剝削(例如自我減薪)來求組織生存。」
因為成立 NPO 的出發點就是源於一個純淨的理念,主婦聯盟選擇更有潔癖地來面對每個選擇的岔路。否則何必要做?「臺灣食安問題爆發的那段時間,主婦聯盟的會員湧入了一批『食安難民』,相較於過去的會員,對合作社的食物理念還沒有完整的認知。如果這個食物在當地當季沒有生產,我們也不會去特地進口來服務消費者:因為我們相信順應自然和減少碳足跡。」(延伸閱讀:不只是社工 ─ 土地.環境.綠 都是我們關心的範疇)
給非營利組織的建議:誠懇面對自己
「誠懇面對自己。」這是賴曉芬對非營利組織的建議。「我們的目標根源於如何使城市家庭的需求和生產者產生真實連結,我們瞄準的族群就是中產都會婦女──唯有生養孩子的人,才會對環境有更切身感覺。因為了解自己的定位,當有人批評我們是一群中產階級組成的時候,我們也沒什麼好覺得被攻擊的──我們的確是,但這就是我們要服務的族群。」(推薦閱讀:「非核家園」只是環保團體的事嗎?)
「我們很在意和消費者溝通的過程。」選擇純然「非營利組織」之路,另一個原因在於賴曉芬相信許多價值的實踐,必然會以「慢速度」作為對價。「強調溝通、強調參與,這樣的參與式民主,速度必然就會慢、必然就需要花上十幾二十年的時間去緩慢革命。但若把溝通時間作為一種投資,它能為結果帶來更好的品質。」(延伸閱讀:讓我們為氣候危機而團結/《天翻地覆》書評(下))
閱讀更多: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