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星期天,也應是臺灣最美的風景-One Forty 吳致寧打開移工們的故事之窗

1
One Forty四十分之一共同創辦人吳致寧,於2015「變身吧!公益」年會演講。(攝影:MISC. 科學與人文記錄)

變身吧!公益!──2015年公益創新國際論壇(Annual Forum of Social Impact),是NPOst公益交流站的第二屆公益年會,來自在不同領域幫助公益創新的五位青年,共同站上舞台分享公益科技與公益創新,如何在他們的世界中,讓青年世代更靠近改變世界、解決社會問題的超能力一點點。

 

登上舞台的吳致寧,搭配投影片中 One Forty 的 logo 藍黃配色,充滿活力。但光看「One Forty」和「東南亞移工」這幾個關鍵字,似乎還無法確知,吳致寧和這個新創的非營利團體,要做些什麼?

吳致寧從一個故事開始說起。

Yani 的水缸與珍珠奶茶店

「照片中的這個女生,是 Yani。在印尼長大的她從小備受父母寵愛,而爸爸最大的心願,就是讓 Yani 上大學。爸爸甚至買了兩個大水缸,在上面貼了紙條、寫『給 Yani 上大學的錢』。」

「Yani 在印尼唸的是技術學校,某天爸爸送她上學並回家後,Yani 卻接到了鄰居的電話,說爸爸身體狀況突然出狀況,要她趕快回家。但當她回家時,爸爸已經去世了。」

「在印尼辦喪事,同樣需要一大筆費用。水缸裡的錢,當然無法再當學費了。Yani 開始工作,一個月大約七千塊台幣的薪水,還堪貼補家用,但若要存學費是完全不夠的;她聽朋友說臺灣的薪資水平比較高,於是 Yani 惦記著爸爸的願望,和銀行借錢支付了一大筆仲介費,隻身來到了完全陌生的臺灣工作。」

Yani樂觀的故事,是開啟吳致寧在One Forty旅程的起點。(攝影:MISC. 科學與人文記錄)

Yani樂觀的故事,是開啟吳致寧在One Forty旅程的起點。(攝影:MISC. 科學與人文記錄)

 

「現在的 Yani 來臺灣快六年了,特別喜歡喝 COCO 的芋頭牛奶;她希望回印尼之後,也可以開一家珍珠奶茶店。」現在 Yani,已經是 One Forty 團隊的好朋友了。

這段故事開啟了吳致寧在 One Forty 的旅程,「Yani 遇到了這麼多挫折卻仍然樂觀的生活,這對我們團隊來說是個充滿力量的故事,因為它提醒了,我們是一群如此幸運的人。」

四十分之一的人口,六十萬個故事

而在臺灣,有著「六十萬名」的外籍移工,來自印尼、越南、菲律賓、泰國等國,擔任家庭看護或幫傭、或在工廠工地或遠洋漁船工作。

六十萬,比臺灣某些縣市的人口還來得多,相當於臺灣總人口的四十分之一;但瞭解他們的臺灣人卻不多。當你上網搜尋:『外勞』或『移工』,你會發現這些新聞標題--這些標題,代表了我們的刻板印象。

螢幕快照 2016-01-15 下午6.02.15

我們對東南亞移工們的認識,是否僅止於此?(攝影:MISC. 科學與人文記錄)

回鄉圓夢的第一哩路:「移工商學院」

來自不同背景的一群夥伴,各行各業,志工或全職,和吳致寧決定發起非營利組織 One Forty-四十分之一,關心臺灣四十分之一人口的東南亞移工。One Forty 的願景是「Make Every Migrant Journey Worth And Inspiring」--

「我們希望每個東南亞移工在臺灣的這段旅程,都是值得的。」

「我們做的第一件事情,也是最廣為人知的『移工商學院』。許多移工都像 Yani 一樣,夢想著回鄉開店;我們想利用自己商學院的背景知識,化為每個週末的趣味基礎行銷、理財課,減低他們創業經商的風險。」

「第一期的學生們,從臺北車站受到我們的招生宣傳而來,從最初懷抱戒心和距離感,到結業時對 One Forty 產生認同感;從最初害羞、對自己沒有自信,在三個月的課程之後,變得能夠上臺對著一百多個人訴說自己的故事、帶領臺灣人來認識他們的文化。這些轉變是團隊最大的成就感。」(深入閱讀:他的台灣夢,開啟你的東南亞視野-專訪新創 NGO「One Forty (四十分之一)」

「除了移工商學院,我們也在每個月的最後一個禮拜天,邀請移工們和臺灣人一起參加『東南亞星期天』,透過共同烹飪、野餐、小旅行輕鬆的活動,讓雙方用朋友的立場,平等地重新認識彼此。One Forty 希望做一扇東南亞議題的友善窗口,讓臺灣人和東南亞移工們認識了、成為朋友了,就能自在地協助他們。」

_DSC3580

One Forty四十分之一共同創辦人吳致寧:「我們希望每個東南亞移工在臺灣的這段旅程,都是值得的。」(攝影:MISC. 科學與人文記錄)

「Human-Centered 以人為本」,吳致寧說這樣的精神有兩層含意,「我們都是有故事、有脆弱、有勇敢、有夢想的人,我們給的,不應該是上對下的幫助;從對方的需求出發,而不是擅自決定什麼是對他們好的、什麼是他們需要的。」
「我希望不久之後,當我們看到這幅東南亞移工們群聚於臺北車站的景象,不會覺得是可怕、是動亂、或是問題的來源,而是很驕傲的告訴大家,這是臺灣『最美的風景』。」

 

2015「變身吧!公益」年會記錄:

  1. 輪椅也能「極速傳說」,三明治工謝若琳用藝術顛覆公益的悲情印象
  2. 為什麼你不希望口香糖阿嬤跟你一起吃大麥克?人生百味朱冠蓁戳開有限的弱勢想像
  3. 導盲杖發明一百年,屬於盲人的科技新輔具在哪?微光計畫吉正然讓盲人自主上路
  4. 知識就像刮鬍刀,為什麼沒有多元的款式對應多元的需求?LIS線上教學平台嚴天浩

作者介紹

陳 妤寧

在臺大政治系畢業、喜歡同時說正反觀點的優缺,在臺灣網路圈工作兩三年、喜歡網路濃濃的開放和建設個性,現在希望理性的社會工程,能夠更接納人類情感的複雜與多元。    想用採訪認識世界、用人類學開拓視野、用報導寫作讓更多專業知識變得有趣易懂。

1 comment

  1. 《教育》【職場指路人】專訪 One-Forty 創辦人吳致寧:打開視野,探索自己追求的成功為何物 | TechRoomage 5 9 月, 2018 at 11:07 回覆

    […] 「不要害怕犯錯,是我在『設計思考』學到的重要態度,創業是不斷失敗的過程,必須做好心理準備。並且你不能追求完美,不是所有事情都能準備好了才丟到市場上,像一開始做移工商學院,我們也是直接給移工們嘗試,再從回饋中做修正。讓組織保持彈性與動力,去變形和成長。」 […]

Post a new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