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椅也能「極速傳說」,三明治工謝若琳用藝術顛覆公益的悲情印象

0
「三明治工工作室」的共同創辦人謝若琳於2015「變身吧!公益」年會演講。

變身吧!公益!──2015年公益創新國際論壇(Annual Forum of Social Impact),是NPOst公益交流站的第二屆公益年會,來自在不同領域幫助公益創新的五位青年,共同站上舞台分享公益科技與公益創新,如何在他們的世界中,讓青年世代更靠近改變世界、解決社會問題的超能力一點點。

「三年前,我還是一個藝術大學的學生,來到了位於八里、主要收容身心障礙者的樂山教養院。樂山教養院很美、很大、但也很遠。當我看到裡面院生的的繪畫作品時,我很害怕,害怕未來會沒有工作,因為……他們畫得太好了!」

「三明治工工作室」的共同創辦人謝若琳,一身打扮沒有太多的裝飾,但自然散發脫俗的氣質。不,如果說是「脫俗」,好像太否定她在公益領域中看見的問題深度了。身懷藝術長才,她想做的,不只是品牌包裝而已。

除了「勞動力」,障礙者也有「創造力」

起初謝若琳看見的,的確是障礙者在勞動和創造之間的困境。

「身心障礙者周圍的義賣商品,大多採用了他們的「勞動力」,不過如果能讓社會大眾看見這些美好的、令人感動的藝術作品,是不是也能讓他們的「創造力」被正視和認同?」

「三明治工」開工,包括:

  1. 和身心障礙者原創藝術家合作,設計有趣的義賣商品,受到熱烈歡迎。
  2. 深度瞭解非營利組織的故事與特質後,利用視覺設計,讓資訊能以更清楚、更有趣的方式呈現給潛在捐款者。
  3. 在商業設計案中,同時帶入弱勢者的參與元素。

「我們不是賣三明治,只是我和曾韻潔、李萬鏗兩位夥伴剛好一共是『三名志工』。我們過去所培養的、在臺灣社會中其實不被重視的藝術和設計能力,竟然可以運用在公益之上!」

_DSC3610

「我們過去所培養的、在臺灣社會中其實不被重視的藝術和設計能力,竟然可以運用在公益之上!」

但是,公益的「那個 fu 不對」

做著做著,謝若琳發現了存在於公益領域,更深層的問題。

「第一年我們忙得焦頭爛額,不過這些都不是最嚴重的事,問題是我們發現了社會存在太多對弱勢、對公益的誤解。譬如說:『他不是身心障礙者嗎?不是應該愁眉苦臉的嗎?為什麼他看起來這麼開心?』、『原來路上有這麼多的輪椅出沒嗎?他們不是只會在醫院或是家裡嗎?』、『這個電影字幕為什麼要把(下雨聲)(遠方馬蹄聲)這些背景聲音打出來?這不是廢話嗎?』」(推薦閱讀:「除了大英雄或可憐蟲,其他真實的身心障礙者在哪裡?」-立委楊玉欣專訪

「這些刻板印象,過去就曾經發生在我自己身上。我覺得很不好意思、我只有想到我自己。但是,為什麼過去的我會沒有這份敏銳度?是不是我們在接觸『公益資訊』的時候,哪裡出了問題?」

「這個原因,一定是因為 fu(感覺)不對!」謝若琳切入搞笑模式,說:「我們總認為公益必須充滿悲情、故事一定要足夠勵志、而且還要和『愛』有關,越多越好!」

所以,她和夥伴們開創了 「三明治工實驗室」,開始進行改變公益想像的新計劃。

我們可能還用不到輪椅,但我們在城市中都有自己的行動速度

謝若琳說:「唸藝術的人,看到別人眼中的垃圾時,會開始想它可以變成什麼材料;已經沒有功能的輪椅和拐杖,我們會說:『這些是輪子和金屬管耶!可以給我們嗎!我們來改車!』」

三明治工打造出了「極速傳說」計畫,利用行無礙協會即將淘汰的一批老舊輪椅和行動輔具,拆解再 remix(重組)出了這些「廢材的第二春」:

輪椅和輔具的改造,改寫移動速度的既定印象。(照片提供:三明治工。)

輪椅和輔具的改造,改寫移動速度的既定印象。(照片提供:三明治工。)

「我們希望輪椅除了既定的『醫療感』形象之外,也可以讓人思考它在『速度』上的樣貌-這個我們所有人生活在城市中都會共感的元素。輪椅就和其他車種一樣,是一種替代的交通工具。雖然我目前沒有使用輪椅行動的經驗、但是我也可能有在移動上遇到阻礙、感到不爽或不幸福的時刻。」

一個可以滿足所有人節奏的環境,就是幸福的社會。

「鬼空間」、「不求人」

「延續我們『撿垃圾』得來的輔具零件生命,我們做了一個電動遙控車的賽車場,加上 3D 列印和一些 Maker 技術,做出賽車場空間和電動車本身。這個賽車場的特別之處,在於它處處充滿各種『鬼空間』的障礙,非常考驗駕駛人的技術。」

導盲磚正中間出現電線桿?!各種路阻都出現在這個「有障礙賽車場」之中。(照片提供:三明治工。)

導盲磚正中間出現電線桿?!各種路阻都出現在這個「有障礙賽車場」之中。(照片提供:三明治工。)

 

說來諷刺的是,這樣的鬼空間,也不只出現於這個人造的迷你賽車場,而是臺灣的處處角落。

 

行進的障礙,來自於身體、還是環境?(照片來源:行無礙資源推廣協會)

行進的障礙,來自於身體、還是環境?(照片來源:行無礙資源推廣協會)

 

三明治工做出的電動遙控車,為了讓體驗更加逼真,還加上了即時鏡頭。除了受到小朋友的大大歡迎,也有來自於身為嬰兒車使用者的媽媽熱烈回饋:「每天推小孩出門,都像是闖關遊戲。我不只需要想辦法跨越眼前障礙,更需要在轉彎前思考:我等下該走哪條路才能順利過關?」

 

除了整天改車,改車改到太累的三名志工,也發現輪椅的輪子加上把手,竟然可以組裝成另類的不求人!自己的按摩,自己來。

「這是不求人,我要自己來!」-三明治工謝若琳

「這是不求人,我要自己來!」-三明治工謝若琳

 

「只要有良好的環境與資源,人都可以過自立的生活,不需要可憐或同情。」無障礙空間,不只是服務特定族群,而是生活在這空間中的「每個人」或「每個輪」。

藝術,只是謝若琳和三明治工採用的其中一種途徑,如果公益能夠突破有限從業者的參與、納入更多跨領域的想像,或許我們就可以在社會中越來越多的角落,得到越來越多視野的啟發。

一天一重溫,不錯過2015「變身吧!公益」年會全記錄,請追縱NPOst公益交流站


延伸閱讀:

  1. 「人類已經可以太空旅行,但輪椅使用者還出不了大臺北。」-立委楊玉欣專訪
  2. 讓台灣對障礙者更體貼一點點-拿起捲尺,替場地做個無障礙健檢吧
  3. 如果有一天,我被「多數的」身心障礙者冷眼相待?無障礙環境不是少數人的「特權」
  4. 「一句話惹惱障礙者大賽」在臉書被檢舉下架,障礙者只能勵志、被保護和代言?
  5. 為孩子留住天上的流星,陳豪毅的孩童藝術行動|2014「創新吧!公益」年會記錄
  6. 解放自己的身體吧!陳秋慧的障礙藝術行動|2014「創新吧!公益」年會記錄
  7. 潑冷水、鋪釘子,驅離街友政策百百款?倫敦青年用藝術行動反擊
  8. 女性編輯者在Wiki缺席?紐約 2月舉辦「藝術+女權」編輯馬拉松

作者介紹

NPOst 編輯室

NPOst 公益交流站,隸屬社團法人臺灣數位文化協會,為一非營利數位媒體,專責報導臺灣公益社福動態,重視產業交流、公益發展,促進捐款人、政府、社群、企業、弱勢與社福組織之溝通,強化公益組織橫向連結,矢志成為臺灣最大公益交流平臺。另引進國際發展援助與國外組織動向,舉辦實體講座與年會,深入探究議題,激發討論與對話。其姐妹站為「泛傳媒」旗下之泛科學、泛科技、娛樂重擊等專業媒體。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pos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