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心聲:老人與身心障礙機構納入服貿 是商品還是公共服務?

作者認為應該要先問政府,到底把社會福利當成是商品還是公共服務?如果只開放非營利財團法人,那根本就不符合貿易的精神,為什麼還要放進服貿協議裡?他並表示,現行法規不管是私立的或非營利財團法人的精神復健機構,都不得以營利為目的。可是我們在實務現場都知道,康家實際上都在營利。

新聞:至善基金會與原住民媽媽合開「快樂一煮」便當店 看見都市裡部落照顧的價值

「都市原住民」指的是因謀生需要,從傳統原居地遷徙至都會區的平地或山地原住民,卻常因為文化與漢人不同,成為城市裡的弱勢族群。至善基金會台北工作站關心散落於北區各處的原住民聚落;今年至善也與台北的原住民媽媽們一同開了一家便當店,叫做「快樂一煮」,做出一個個家常又好吃的便當。

新聞:讓你不再憂鬱──用心快樂社會企業與董氏基金會合作開發「DS憂鬱情緒檢測」App

2012年用心快樂社會企業與董氏基金會合作開發「DS憂鬱情緒檢測」App, 上線至今已累積了超過12萬人次的下載量,用心快樂社企的行銷總監郭庭翰表示:「這就代表著現代人有關於憂鬱情緒方面的需求存在。而大家在使用過後,我們收到最多的評語是這款APP介面的可親近性很高。」未來用心快樂社會企業也將針對不同領域的社會議題設計方案,創造更多可以永續經營的模式,「我們並非是處理一個一個的個案,我們更像是在處理一些社會議題。」

政大廣電所副教授許瓊文:記者!你不是超人!

政大廣電所副教授許瓊文:我的研究立場是幫助記者,所以我也希望因為這次事件身心受傷的記者可以找到支持的力量。這次運動可能帶來創傷的醫學觀點,已經有很多醫師撰文,我希望能針對記者的部分喚起注意與討論,希望記者不要讓自己的壓力無形中增加。

新聞:陳一強創立「活水社企開發」 一間社會企業的創投公司

陳一強曾在勤業●安達信、德勤及德碩管理顧問公司等多間公司擔任合夥人,他離開已經工作15年的管理顧問公司,轉而成立活水社企開發,希望成為社會企業的創投公司。寶貝兒子Jeremy的誕生讓他發現,社會企業或許是解決社會問題的出路之一。他說社企成為自給自足的公司之前會經過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讓投資的公司的員工能拿到合理的薪水,第二階段是公司本身可以賺錢,股東可以回收本金,第三階段則是創投的中介公司可以賺到管理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