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訊:第四屆全國民間社會福利會議今天舉辦,提出二訴求三期待
由台灣社會福利總盟、殘障聯盟、老人福利推動聯盟、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台灣老人學學會、台灣社會心理復健協會等6個團體共同策劃籌辦的第四屆全國民間社會福利會議,今日(5月2日)假台大社科院國際會議廳召開,並於聲明稿提出二項訴求與三項期待。
由台灣社會福利總盟、殘障聯盟、老人福利推動聯盟、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台灣老人學學會、台灣社會心理復健協會等6個團體共同策劃籌辦的第四屆全國民間社會福利會議,今日(5月2日)假台大社科院國際會議廳召開,並於聲明稿提出二項訴求與三項期待。
這天我們約在台大校園見面,我是社工,我不「服」的發起人之一林玲安帶著甜美的微笑走來。先前她曾於臉書寫到,「318以前的小日子、小確幸,現在想起來有點美好,但是也有點悲哀。」大學至研究所一直就讀社工專業的玲安,原本喜歡文創與泡咖啡館,過著幸福的生活,但318學運之後,日子完全不一樣了,她認為社工應該站出來,勇敢的面對體制,也要自己捍衛社工的專業。
作者認為應該要先問政府,到底把社會福利當成是商品還是公共服務?如果只開放非營利財團法人,那根本就不符合貿易的精神,為什麼還要放進服貿協議裡?他並表示,現行法規不管是私立的或非營利財團法人的精神復健機構,都不得以營利為目的。可是我們在實務現場都知道,康家實際上都在營利。
本文作者是一位社工。她問,目前政府僅就服貿的經濟影響進行評估研究,社會衝擊影響評估究竟在哪裡?作者表示,社工應該是受政府委託,解決社會問題;不過,但若政府的決定會導致更多社會問題,「我還在作什麼社工?這份工作不是專用來擦政府屁股的。」
關於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對於社會服務業的衝擊,坊間已經有不少討論,但仍遠遠不夠。其一,除了醫界相關人士之外,缺乏法律與經濟學者的論述(針對社會服務業的討論);其二,關於現有的討論,缺乏簡潔的整理。最後顯現的結果是,目前服貿對於社會服務業的衝擊,討論仍未盡周全,對於想要了解的民眾來說,仍有很高的進入障礙。
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對於社服有什麼影響呢?請參考NPOst整理的懶人包;歡迎大家補充、指教。
追蹤上週週報的「佔領內政部」行動。呼應大埔強拆事件滿月,這個以靜坐、演講、彩繪、音樂會、種樹為主要形式的公民不服從[1]行動從18日凌晨起展開,19日由主辦的農業陣線聯盟宣布暫告一段落,農陣表明將繼續推動土地徵收條例的民間版本修法,並強調「公民不服從不是停止,只是開端」。
本週依然是社會議題發燒的一週,對政府簽訂服務貿易協定〈以下簡稱「服貿」〉的反對聲浪在本週逐漸匯聚,並化為具體社會行動;而洪仲丘案、大埔案的公民行動則面臨行動模式的轉型,開始正視「如何長期經營?」、「如何持續擴大實質影響力?」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