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爆米花#32|從捐款人到大企業,非營利組織的責任困境
在非營利組織紛紛轉型社會企業、尋求企業CSR合作的現在,社會正義越來越向營利企業靠攏。
大型企業與非營利組織的距離該如何拿捏?營利企業的介入是否會使得非營利組織與其理念背道而馳?
但在小額捐款逐漸減少的狀況下,若沒有大型企業的資助,NPO又該如何維持營運?
2月25日,來聽聽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趙家緯與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執行長賴曉芬分享
在資本主義盛行的當下,非營利組織該如何在堅守理念的同時,保持永續經營
在非營利組織紛紛轉型社會企業、尋求企業CSR合作的現在,社會正義越來越向營利企業靠攏。
大型企業與非營利組織的距離該如何拿捏?營利企業的介入是否會使得非營利組織與其理念背道而馳?
但在小額捐款逐漸減少的狀況下,若沒有大型企業的資助,NPO又該如何維持營運?
2月25日,來聽聽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趙家緯與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執行長賴曉芬分享
在資本主義盛行的當下,非營利組織該如何在堅守理念的同時,保持永續經營
「吃一口美味、吃一口文化,也吃一口社會責任」產品除了好吃、健康之外,最重要的是以土地永續、文化傳承、環境保護為核心主張的農產品,更讓臺灣的農社企具有高度的識別力及發展利基。
如果英國社企對於醫療服務效率做出的改革,都無法讓他們贏得標案,那麼標榜互助合作的組織類型有何前途可言?
何培鈞表示,偏鄉地區資源較少,在地青年前往都市發展居多。但前來遊玩的觀光客其實不少,在地大型商家卻為追求「扣死當(Cost Down)」低廉成本,往往採用外地物料,造成在地社區始終無法繁榮,成為青年人口外移的主要因素。
「做這件事情的原因很簡單。我希望在五年或十年之後,爸爸媽媽不會再跟小孩子說學畫畫會餓死。學畫畫的人生不會餓死,學畫畫也可以當個中產階級。」
提昇街友生活主導權,不只是「過日子」的基礎所需,也可能包括了回家鄉探訪親友的情感需求。
以前的作業簿封底經常寫著「做個活活潑潑的好學生,當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對吧?事實上,我們在過去(或直到現在?)的學校教育中,接觸到的多元文化和史觀都太有限。
以非洲水井問題為例:許多人誤以為非洲的缺水問題在於「缺乏水井」,於是不斷捐款、在非洲當地瘋狂鑿井。但後來才發現重點在於水井常常挖得不夠「深」,而且因為缺乏長期營運,許多水井反成了裝飾品。盲目挖井使得問題沒有獲得解決,反而造成更多的資源浪費。
「我不是為了要看起來像個過氣的搖滾明星所以戴這個眼鏡的。」英國大誌投資(Big Issue Invest)的總裁 Nigel Kershaw 一開場就先幽默地拿自己的眼鏡開了玩笑。
「2015 企業CSR與社會企業交流媒合會」8月28日、31日在社企聚落(前金華院長官邸)登場,現場邀請到眾多中大型企業和新創社會企業共同參與並彼此交流媒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