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潮的失智症者社會行動,「吐舌笑臉」面對意料之外的事/《會上錯菜的餐廳》書摘
編按:太雅出版社於今年(2019)出版《會上錯菜的餐廳》一書,作者小國士朗在日本發起一場「會 [&h ... -
你的組織屬於「數位堪用」型嗎?NPO 數位能力轉型 4 階段
在微軟贊助下,數位非營利中心(The Center for the Digital Non- [&h ... -
在一場工作坊,看見兩岸社會工作的不同優勢
文╱吳文炎(財團法人博幼社會福利基金會副執行長/私立靜宜大學社會工作與兒童少年福利學系兼任講 [&h ... -
兒童能展現「性感」嗎?談兒童性化的氾濫危機
邁入 21 世紀,新時代的資訊傳播速度增快,形式也更加多元。但是於此同時,世界各國也日趨注意 [&h ... -
《我們與惡的距離》拔除標籤後,社會對精神醫療是否還有扭曲的期待?
臺灣曾發生精障者傷害孩童的悲慘社會事件,內湖擄童案發生之時,筆者曾向醫師李彥鋒請益。李彥鋒服 [&h ... -
理解 2 種組成 NGO 的「力量」:從領導者看組織經營風格
2014 年 Jeremy Heimans 與 Henry Timms 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發表 [&h ... -
【活動幫推】芒草心 無家者港台生活誌 — 攝影展/雙城座談
地點: 剝皮寮歷史街區 129 & 131 展間 (臺北市萬華區康定路 173 巷) [&h ... -
性別愈趨平權、公民行動空間愈開放,有助於提升人民捐款意願/從 2018 世界贈與指標看慈善行為
文/Yi-Chia Chen 英國慈善基金會(Charities Aid Fo [&h ... -
「社工是勞工」,臺灣社工籌組工會 20 年認同之路/《臺灣社會福利運動與政策效應》書摘
編按: 巨流圖書於今年(2018)10 月出版《臺灣社會福利運動與政策效應:2000-201 [&h ... -
企業、小農、育幼院,讓 3 方都受益的安心水果箱/NPOwer 公益行動家 2
編按: 2014 年起,NPOst 每年舉辦年會,不僅成為公益界年度盛事,也讓許多在社會角落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