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公益祕訣

余孟勳專欄/全球慈善指數出爐台灣排名35,解釋了什麼?

雖然這份年度報告提供了難得的國際統計和視野,但關於經濟繁榮與慷慨助人的關聯,以及羅興亞難民問題等,這種「by the way」的粗疏筆法似乎比不提還糟糕,而且正是以「指數」裁切社會脈絡的具體呈現。如果不是做為更加活潑而包容的、文化間對位理解的起點,那麼這份報告認為影響排名的主因「文化、宗教習俗和破壞性事件」,恰恰成為反諷:這個指數解讀相當困難,卻被拿來解讀各國的差異。

活動推薦/台灣也能發展國際援助?非政府組織和企業的參與工作坊

台灣非政府組織(NGOs)積極投入國際援助及發展工作,台灣企業在科技及環保等領域亦有創新成就,如何促進NGOs與企業共同投入國際援助工作,提升台灣對外援助的能量,已成為重要的議題。因此,為了推動台灣企業和NGO共同投入國際援助工作,Taiwan AID(台灣海外援助發展聯盟)將舉辦「企業參與國際發展工作坊」,邀請兩位日本實務專家擔任講座,以及知名企業及NGOs的資深工作者擔任與談人,討論「國際發展中的企業與民間組織──廣納的夥伴關係」以及「非政府組織和企業的夥伴關係──在2030年達成永續發展目標」,分享企業與NGO合作的經驗,提升台灣的國際援助及發展的效能。

從七個案例,看印度 NGO 如何運用資料改善社會問題

應用資料數據改善社會問題的趨勢,在印度也漸漸開始起飛了。兩個擁有理工學位、在國際企業也有光明前程的印度青年,2013 年在印度第二大城市德里開創了 SocialCops 這間新創公司,志在用資料讓社會變得更好。包括找出傳染病爆發和污染水源之間的潛在相關、還有廁所設施如何影響教育水平。

公益組織如果繼續燃燒員工熱情,將流失人才

「早點完成份內工作,就是接著做更多的份外工作。」這種「能力越強、責任越大」的道德期待,反而形成一種永世不得翻身的浩劫。如果組織管理者不能及早抬起頭關注並改善問題,那麼這些人才的流失,只會讓組織的成長反覆洗牌、難以累積這些人才本應為組織帶來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