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來訊】天災發生時,非營利組織如何正當使用捐款?
4 月 28 日,NPOst 公益交流站刊出「尼泊爾八十年來最大震災...
4 月 28 日,NPOst 公益交流站刊出「尼泊爾八十年來最大震災...
提到群眾集資,大家最常想到的是以創業集資為主的群眾集資平台,像國外的 Kickstarter 或者是國內的 FlyingV。但除了集資「創業」之外,能不能將這樣的圓夢平台用來成就「公益」呢?
那時候剛好聖誕節快到了,我心想:「何不乾脆在禮物上少花一點錢,然後這個月稍微省吃儉用,一次捐個三百英鎊,幫助那群生活上遇到困難的人呢?」
我們努力以一些實體行動想創造改變,也邀請大家更深入關心社會議題以及捐款的組織,力量和聲音夠大才足以翻轉這樣長年的鄉愿僵局。
921 地震以來,許多大型災難引發的捐款也相對引發了民眾的關切,從那時候開始,所有公益團體都知道誠實為上策,只是每個團體公開透明的能力不同,同時,如何呈現才不會被錯誤解讀,也是大家共同的焦慮。
iGoods愛物資平台用商業模式蒐集公益物資,讓群眾捐贈的物資獲得更好的運用。
又到了 12 月的捐款旺季。你,今年捐款了嗎?走過公車候車亭和捷運站,看見琳瑯滿目的勸募廣告,你心裡會不會也響起像日本節目「料理東西軍」裡的配音:「今晚,我該捐錢給哪個公益團體?」
我們都認為自己做了公益,但在沒有有效的數量募集管理下,卻成為資源分配不均的幫凶。我們在成立愛物資之前,以志工團的方式募集物資時,發現了這個問題。我們在粉絲團放上募集物資資訊,某些品項來不及更新就超過預期數量,只好再詢問其他機構是否需要,當我們送物資過去機構的時候,發現走廊上也放著跟我們要募的物資一樣。
原來天底下真的有送錢給你還不要的人哪!這些 NPO 在當下的心路歷程,外人不得而知。但是從最後做出決斷的著眼點,我們可以看出:核心價值是否相符、自我的道德標準、以及來源的正當性,是最主要的考量。
因此捐衣服應該要像送給親友衣服一樣,我們試著先了解院生的年紀和目前的需求,需要什麼樣的尺寸就寄這尺寸過去,寄過去需要的數量,不讓物資過剩;碰到換季的需求,我們就寄適合的衣物過去,不一定要全新,但衣服狀況乾淨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