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病童在玻璃屋畫出心事與夢想,光點重症兒童扶助會到家上繪畫課
劉煥智發現許多孩子因病只能在家學習,因為生病的孩子體力有限、無法長時間上課,也因為希望無法外出的孩子一樣能有學才藝的機會,光點重症兒童扶助協會與其他特教團隊不同,光點著重繪畫與繪本導讀,讓繪畫成為孩子紓發情緒的管道,畫出自我與對生命的想像。
劉煥智發現許多孩子因病只能在家學習,因為生病的孩子體力有限、無法長時間上課,也因為希望無法外出的孩子一樣能有學才藝的機會,光點重症兒童扶助協會與其他特教團隊不同,光點著重繪畫與繪本導讀,讓繪畫成為孩子紓發情緒的管道,畫出自我與對生命的想像。
想做公益,卻擔心自己捐贈的物資與金錢其實沒被在公益上嗎?別煩惱,一群以大學生為主的公益團隊致力打造透明化的捐贈模式,結合電子雲端科技,寫出一款名為「WeCare 微善」的 App 軟體並架設網站,讓有物資或志工需求的 NPO 組織,只要在 App 或網頁刊登訊息,就可以募集需要的資源。
如果公司和 NPO 都能將省下來的保費投入健康促進的工作,讓民眾身體強壯、減少生病就醫的機會,健保醫療照護的支出便能降低,維持更穩定的財務體系,也許未來還能釋出更多的利多,如此良性循環下去,將能創造政府、雇主及民眾三贏的未來。
今天蘋果日報有則新聞,標題是「4D超音波夯 自閉兒變多」;不過,台大婦產科醫師施景中在臉書批評:「媒體不要再危言聳聽了!」
如何讓不熟悉網路資訊的市民,也有機會得知這個消息,提高各年齡層對於這個活動的參與率,達到民選局長的實質意義,是擅長打網路戰的柯團隊需要處理的難題。
隨著電子商務的興起,在家裡動動滑鼠就能夠購買到商品,「17support」團隊乘著這股趨勢,抱持著「用消費改變世界」的理念,構建出販賣社會企業商品的「一起幫」電子商務平台,一方面消費者可以買到對環境友善的小農商品,另一方面,通過平台的曝光,讓社會企業更為人知,扶持著社會企業的發展。
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成立弱勢兒童陪讀班,使得家庭忙碌的孩子重展笑顏,並在陪讀班找到興趣與新的自我。
今年 8 月弘道基金會後龍據點共 13 位長輩,進行 10 週長者生命回顧團體,課程單元包含生命線、我的家人、我的夢想等主題,希望透過主題式引導讓長輩回顧自己的一生,協助將過去的遺憾轉化成正向的生命能量,面對充滿希望的未來。
怎樣把合作對象的特質和特性找出來,是我們在做設計時最在意的,希望透過我們的轉化,讓大家對公益有不同的看法」。留著過肩的黑髮,紮起俐落的馬尾,這個纖瘦素雅的女生,是三明治工的創辦人之一,謝若琳。她柔柔地道著屬於她和李萬鏗、曾韻潔,這三名志工一路從樂山教養院開始的故事。三明治工利用自身的藝術設計專長,與社福機構、公益單位合作,協助提升機構形象,將公益視覺化,而不單單只是販賣愛心,三個北藝大的學生用他們的創意搭起社會和社福團體、公益單位之間的橋樑用藝術訴說一個個故事。
進擊的實習生系列講座第二場「你不知道的社工實習」,邀請了台北社會工作師公會的滕西華理事長與台北市西區少年服務中心的莊耀南社工督導,與我們談談社工實習的結構與制度、社工實習生的權益,以及助人工作者的養成歷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