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專題

新聞:台科大國際志工社「Tai Tie Thai計畫」,將多元課程送到泰北

泰北清萊省淨心村的淨心小學。一學期學費約新台幣500元,但當地部分家庭仍無法負擔,造成學校在經費、師資、教學資源皆不足的情況下面臨許多困難。台科大國際志工社學生有感於泰北的教育問題,連續5年到當地服務。而由於學習華文可以讓泰北小朋友們在未來有更多謀生機會及發展,因此服務團提供一連串的華語文教學,同時也利用課餘時間陪伴孩子們閱讀、繪畫,讓小朋友們能有多元學習的機會。

國際:日本又一所山間小學因少子化而消失

這裡共有九名學生。社區居民與學生們互相都叫得出名字,當地農夫也幫助學生在校園裡種植蔬菜,學生會小心包裝作物,親自到早晨的農夫市集兜售。這間小小的公立小學位於高岡市,隸屬富山縣境內的山區地帶。在人口稀疏的當地,只有這所小學提供特殊教育,但今年三月也即將廢校,因為沒有預計入學的新生了。

專欄:偏鄉還是找不到課輔老師…

掛上電話,我真的很生氣,也夾雜著很多的無力。為什麼我這麼努力找老師,才兩個老師,卻是這麼難的一項奢求!!我很氣,憑什麼我們私人機構就要被人欺負,讓人呼之則來、揮之即去。我也恨,我大可意氣風發砍了他。但我也清楚,少了這位老師,我不知道還能去哪裡,找到下一位願意來的人…..。

專欄:孩子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被看見

我知道,好強的阿媛此時需要的不是被同情,而是被看見。「哎唷,我跟你們說,你們不要看阿媛這樣,她眼睛好得很。不信,心悅,你退後三步,比個數字讓阿媛猜!」結果,這場猜數字遊戲,持續了好久好久才結束。阿媛笑得很開心,每一個人都笑得很開心。

5 月選書:台灣偏鄉不缺硬體,但缺有心人深耕經營──《沒有學校的魚》書評

善導書院執行長、《山海日記》的作者黃憲宇表示,在台灣的偏鄉部落中,問題早已不是「物質與硬體」的缺乏,而是欠缺有心人的深耕經營。偏鄉的圖書館永遠門可羅雀,弱勢孩子卻依然在網咖晃蕩。你能下論斷──這些孩子真是不知珍惜、不懂上進?不,孩子的觀念行為,都有其深層的心理、家庭、社會因素,幽微且複雜,這些都需第一線工作者長期用心陪伴。

5月選書:《沒有學校的魚》生活所學的技能,可以實踐理想

一位任職於高科技公司的35歲高階主管,在名利雙收時抽身退出,投入一個看來沒啥搞頭的慈善事業。這個一般人看來絕不合理的個人決定,在十年後(2010年)開花結果,在開發中國家設立了超過一萬家圖書館,因而改變七百多萬名孩童的命運!陳蕙芬助理教授認為,「理想與現實並不衝突,在現實生活學到的技能可以實踐理想,如果不行,多半是怠惰無作為的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