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讓孩子感到成就感,成績自然就進步了
在安置機構中最常聽到描述孩子的課業學習狀況就是因為孩子沒有學習意願,所以成績才會落後。可是在從事弱勢學童的補救教學11年當中,我不斷地發現與印證學習意願並不是成績落後的原因,而是成績落後的結果。當孩子開始進步學業成就開始提升,學習意願同時也會開始增強,因為當孩子發現自己可以輕鬆達成目標,並且可以獲得很多獎勵(有口頭的與物質的)之後,意願就更強烈了,而進步也就更快了。
在安置機構中最常聽到描述孩子的課業學習狀況就是因為孩子沒有學習意願,所以成績才會落後。可是在從事弱勢學童的補救教學11年當中,我不斷地發現與印證學習意願並不是成績落後的原因,而是成績落後的結果。當孩子開始進步學業成就開始提升,學習意願同時也會開始增強,因為當孩子發現自己可以輕鬆達成目標,並且可以獲得很多獎勵(有口頭的與物質的)之後,意願就更強烈了,而進步也就更快了。
當時,我覺得這樣好像不太對,好不容易輔導了一段時間,很多孩子都正常生活了,但是離院之後卻沒有辦法再協助這些孩子走上正途,這不是會前功盡棄嗎?忽然我的腦袋靈光一閃,出現了一個念頭,那就是如果這些孩子願意給博幼基金會及自己一個機會,那為什麼我們不訓練這些孩子來當課輔老師呢?
從事社會工作服務就像串牡蠣殼一樣,要串得好必須要經過不斷的練習,沒有什麼捷徑與運氣可以速成,當累積的次數夠多之後,才可能內化為專業敏感度。
我聽到康德的這句話,我忽然豁然開朗了!我心中十幾年的困惑解開了,就算剛開始不能夠,不斷爭取與努力之後,慢慢就能夠了。而這些動力的來源,原來就是康德說的:「我應該,所以我能夠!」
作者感到難過的是,沒有人去思考,為什麼一個在育幼院長大的22歲女孩,為何沒有足夠的能力養活自己與小孩?為何還要面臨如此的困境抉擇呢?
為什麼我們可以很成功的開鎖呢?其實是有秘訣的,首先我告訴同事們要把自己當作是最後一個開那個特殊鎖的鎖匠,因為只要我們放棄了,那個打不開的鎖就可能永遠沒有人可以不傷害鎖頭而把它打開,而傷害鎖頭所打開的鎖就會永遠壞掉,這是身為鎖匠最不希望看到的,因此當鎖匠認知道這一點,就會「不斷的嘗試」各種正當的方法,成功的機率就會提高。
一直到我從事社會工作好幾年之後,才慢慢發現原來小時候的這些遭遇竟然在長大之後成為幫助別人時的優勢,這是始料未及的,一直到這個時候我才真正的學會感恩,而這不是別人可以教導的,這需要時間來體悟。
5年前(2006年)當博幼基金會與「TVBS關懷台灣文教基金會」合作準備到新竹縣的山地部落尖石鄉與五峰鄉執行課業輔導方案時,所有的訊息都告訴我們這是一項艱鉅的任務。博幼基金會將辦公室設在尖石與五峰,同時採取一些策略來執行課業輔導,讓課業輔導可以發揮成效。